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探索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研究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重要课题之一。鼠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所用的方法有关节内手术、关节内注射、关节外手术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本文就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应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诫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术后部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17分法评定标准,随访3-23月。结果:该方法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同时该 广,技术简捷,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文章结果还显示了脊髓损害的性质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19例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炎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剧烈腰痛即感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能自行翻身,切口无感染,抗生素治疗6~8周。随访5~53个月,病变间隙术后3~6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无腰痛后遗症。结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利于脊柱融合,减少惠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医学研究生需要提高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获取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临床、科研工作及自身发展。根据图式理论及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夯实语言图式、构建形式图式和完善内容图式,可以有效提高医学英语阅读能力。为此,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索出契合这一理论的学习模式,并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实践这一理论,促使医学研究生阅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单节段截骨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脊柱侧后凸畸形(congenital kyphoscoliosis,CK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9例椎体形成不良型CKS患者,平均19.2岁,其中9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10例行全椎体截除术(vertebra cloumn resection,VCR)。对比观察手术情况、影像学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02.1±43.2) min,术中出血(589.5±151.5) ml,平均融合节段6.0±1.5;术后侧凸角矫正率(79.7±9.2)%,局部后凸角矫正率(81.1±21.9)%,颈7垂线-骶骨中线距离(vertical line between the 7th vertebra and central sacra,C7-CSL)矫正率(82.7±12.5)%。上述指标在PSO组和V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局部后凸角VCR组62.2°±21.0°明显大于PSO组22.7°±22.0°,t=4.009,P=0.001。经过平均4.2年随访,所有患者脊柱侧凸角、局部后凸角及冠状面偏移未见明显进展,VAS改善(85.9±15.9)%,ASIA分级3例D均恢复至E。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1%,1例硬脊膜损伤,2例单侧下肢麻木,1例慢性腰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移位、内植入断裂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CKS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其中VCR术应用于脊柱矢状面矫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体成形术(PVP)是借助影像学设备,将骨成形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由体外经由穿刺针注入椎体,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近年来关于PVP的报道很多,笔者主要就其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特别是非骨质疏松性创伤性骨折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短暂吞咽困难外,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9~18个月,平均12.5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精确的操作技术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其体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菌落数试验检测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抗粘附效果。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及急性溶血实验评价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抑菌环试验显示第1 d时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均最大,分别为(23.6±1.14)mm和(18.8±0.84)mm,随后抑菌环直径随时间延长而缩小,抑菌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中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3、24 d;菌落数试验显示细菌与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接触24 h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4.18%和85.96%;扫描电镜发现实验组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MTT法测定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毒性分级为1级,急性溶血实验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溶血率为0.28%。[结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无明显细胞毒性和红细胞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
小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评价不同力致伤的小鼠Allen'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动物参考.方法:将171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实验组(153只),实验组按打击重量及高度分为A组(1 g×2.5 cm,18只),B组(2 g×2.5 cm,45只),C组(3 g×2.5 cm,45只),D组(3 g×5 cm,45只).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实验组显露脊髓后采用改良Allen法致伤.伤后行运动功能BM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电生理测定及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除A组外,实验组打击后运动功能损伤均明显,但后期都有不同程度恢复,B组2周后BM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恢复最差.死亡率最高:C组死亡率低.恢复不完全.B、C、D组在损伤后3 d内出现MEP-N1峰潜期延长,之后逐渐降低;B组1周后MEP已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D组8周时MEP仍显著延长.病理切片也表现出相应改变.结论:小鼠SCI打击模型为一合理SCI模型,为SCI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