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环缩酚肽抑制视网膜表达VEGF及PECAM基因和血管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环缩酚肽衍生物(Hep-A和Hep-B)对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黏附分子(PECAM;ICAM-1;VCAM-1)基因的影响及血管增生的变化.[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12 d开始给小鼠皮下注安慰剂(第1组,n=7)、Hep-A 10 mg/kg(第2组,n=6)或者Hep-B 10 mg/kg(第3组,n=6),每天两次.5 d后取出左侧眼,分离视网膜并抽提RNA,用荧光定量PCR测出上述基因含量,并分别求出每个靶基因与标准基因S16含量的比率;右眼经心脏荧光素灌注后取眼球做视网膜平铺片,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视网膜中VEGF/S16的mRNA比率为:第1组(0.554±0.050),第2组(0.355±0.037),第3组(0.287±0.051);PECAM/S16为:第1组(2.050±0.249),第2组(1.228±0.153),第3组(1.027±0.210).经ANOVA分析,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视网膜中VEGF基因表达分别减少36%和48.2%(P=0.001);PECAM基因表达分别减少40.1%(P<0.05)和49.9%(P<0.01);而VCAM-1和ICAM-1表达无明显差异.视网膜平片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第1组为(1.06±0.03)mm2/眼,第2组为(0.17±0.01)mm2/眼,第3组为(0.11±0.01)mm2/眼;经ANOVA分析,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明显减少(P<0.001).[结论]两种环缩酚肽衍生物均抑制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表达VEGF和PECAM基因,并抑制其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两种术式对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阐明cTn-I是判断不同术式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新指标.方法:36例先心病矫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组(组Ⅰ),心脏不停跳组(组Ⅱ).分别于各时段抽血,测定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行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ⅠcTn-I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 CK-MB、CK、LDH明显高于组Ⅱ(P<0.05).电镜观察组Ⅱ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组Ⅰ受损程度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明显减轻了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减少了cTn-I的释放,较冷晶体停跳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肌钙蛋白I是判断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灵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进程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临床进程及特征,评价视网膜光凝及冷凝对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对比性、连续性病例.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检查确诊为急进性后极部ROP的患儿8例16只眼.确诊后24h内行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联合或不联合直视下冷凝治疗.结果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病变大部分位于后极部1区,所有象限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病程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视网膜漏斗状全脱离为临床特征.本组8例16只眼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后,9只眼病变完全退化或控制,占56.2%.7只眼病情未能控制,最终发展为4b至5期视网膜病变.结论 AP-ROP进展快,预后不良,部分患儿虽经严密观察和治疗,病情仍进展.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能控制大部分AP-ROP患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挽救患儿视功能.临床上需要加强观察和随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低该病致盲率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血管瘤远期疗效。方法 取 1992~ 1998年共七年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分别患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病人 2 33例 ,分别采取血管瘤营养血管结扎 平阳霉素注射、5 %鱼肝油酸钠注射、平阳霉素 强的松龙注射、平阳霉素 5 %鱼肝油酸钠注射 4种治疗方法 ,并对上述 4种方法血管瘤注射后进行随访及疗效评定。结果 血管瘤营养血管结扎 平阳霉素注射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较其余 3组高 ,而单纯应用鱼肝油酸钠血管瘤注射组较其余 3组无论是总有效率或显效率均低。结论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治疗血管瘤效果好 ,而血管瘤远期疗效与药物在瘤体内存留时间长短有关 ,停留时间愈长 ,其有效率愈高 ,而缝扎血管瘤营养血管后无疑为药物在血管瘤内长时间停留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配合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孕期接受呼吸减痛法培训的初产妇50例做为观察组,选取未接受呼吸减痛法培训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临产时观察组由一名专职助产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吸减痛法的指导,对照组不做呼吸减痛法的指导,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待产。两组孕妇均按常规一对一陪伴分娩,按正常方法观察产程,收集相关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Ⅰ级与Ⅱ级分娩疼痛的产妇较对照组增加,而Ⅲ级分娩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方法,可以缩短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干预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干预作用和机制。 方法:rds新生小鼠 8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腹腔注射盐酸 川芎嗪80 mg/kg,2次/d,直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 后0、3、7、1 4、21、28、35 d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子显微镜观察。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 记技术(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 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 、35 d,rds小鼠光感 受器细胞核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川芎嗪可减缓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凋 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3、7、14、21、28、35 d时,bcl -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 。 结论:盐酸川芎嗪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 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血液净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等的治疗,但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的先决条件是需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对27例急性及慢性肾衰、药物中毒的患者,采用动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并留置的方法,能迅速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并有效保持其通畅,在救治危重病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两种术式对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阐明cTn-I是判断不同术式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新指标.方法36例先心病矫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组(组Ⅰ),心脏不停跳组(组Ⅱ).分别于各时段抽血,测定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行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ⅠcTn-I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 CK-MB、CK、LDH明显高于组Ⅱ(P<0.05).电镜观察组Ⅱ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组Ⅰ受损程度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明显减轻了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减少了cTn-I的释放,较冷晶体停跳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肌钙蛋白I是判断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灵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 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 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