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期放化疗对恶性食管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8年2月同期放化疗治疗的16例恶性食管瘘的临床结果。9例在放化疗前存在食管瘘,7例在放化疗期间形成食管瘘。放疗~(60)Gy/30次/7周(中间间隔1周),放疗同期进行2疗程PF方案化疗。结果 11例(68.8%)完成全程放疗,5例因急性毒性反应中断治疗,其中包括2例治疗相关死亡病例。7例(43.8%)疗程中或治疗后瘘道消失。3例食管纵隔瘘全部愈合,13例食管气道瘘中仅4例治疗后愈合。Ⅲ期患者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33%和22%,Ⅲ期、Ⅳ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个月和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瘘道愈合病例的总生存率高于瘘道未愈合病例(P〈0.05)。结论尽管有明显的毒性,同期放化疗仍不失为治疗恶性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 CND0 /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2 1个硝基芳族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探讨了硝基芳族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对发光细菌 ( 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 ( -lg Ec5 0 )之间的定量关系 ,得到分子最低空轨道能 ( Elumo)、苯环上硝基对位即第 4号碳上净电荷 ( Q4)、苯环上硝基第 9号氧原子的净电荷 ( Q9)与 -lg Ec5 0之间的线性方程 :-lg Ec5 0 =7.13 9-1.0 43 Elumo+4.3 81Q4+7.717Q9。结果表明 :Elumo越小 ,则硝基芳族化合物对 Microtox的毒性越大 ;Q4值越大 ,则硝基芳族化合物对 Microtox的毒性越大 ;Q9值越大 ,则硝基芳族化合物对 Microtox的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前瞻性分析资料齐全的同期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及临床相关因素,寻找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2015—2016年间连续入组的9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同步化疗患者采用RTOG评分标准进行急性放射性黏膜炎评分,定义评分≥3为重度放射性黏膜炎。获取临床资料,从IMRT计划系统获取患者的DVH剂量学参数信息。对可能预测重度黏膜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重度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21%(19/92),体重下降、口腔黏膜V30是重度黏膜炎的相关因素(P=0.017、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口腔黏膜V30诊断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阈值为73.16%(敏感性0.842,特异性0.671),ROC的AUC值0.753(P=0.001)。结论 体重下降和口腔黏膜V30是重度黏膜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瞻性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采用累及野照射(IFRT)或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局部失败的差异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99例LA-NSCLC经紫杉醇加卡铂化疗2周期后无远处转移患者随机分为IFRT组(45例)或ENI组(54例),IFRT组照射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和纵隔阳性淋巴结,ENI组照射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双侧中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及双侧锁骨上区。在满足双肺 V20≤35%、脊髓受量≤50 Gy条件下给予尽可能高剂量,每周紫杉醇40 mg/m2放疗增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9%,随访时间满1、2、3年者分别为49、29、17例。IFRT组与ENI组放疗剂量>60 Gy的分别占49%和26%(χ2=5.59,P=0.018),局部失败率分别为29%和36%(χ2=0.46,P=0.497),1、2、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69%、65%和80%、53%、49%(χ2=0.74,P=0.389),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1%、33%和69%、32%、13%(χ2=3.97,P=0.046)。两组不良反应相似(χ2=3.91~0.16,P=0.142~0.925)。结论 IFRT较ENI照射剂量高并增加了总生存率,未增加选择性照射区淋巴结复发率,不良反应相近,还需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咽癌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D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方案同期或诱导化疗4个周期。结果随访2年,两组病例肿瘤局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可增加肿瘤局控率,降低单纯常规放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希罗达配合放疗对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放射治疗+希罗达联合治疗;放疗方法两组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三野治疗,5次/周,2Gy/次,区域总剂量60~66Gy/30~33次/6~7周,同步给予希罗达500mg/m2,2次/d,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全程治疗后2个月,两组食道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消退率(CR+PR)分别为60%(12/20)、25%(5/20),差异有显著性(P<0.05);吞咽困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P>0.05)均较轻,未见Ⅲ、Ⅳ级毒副反应。结论:希罗达作为食道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剂有较好的临床放疗增敏作用,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放射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治疗比(therapeutic gain factor,TGF)来表示。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出现为提高治疗比提供了极好的手段,它可以使高剂量区域的形状精确地在三维空间上与肿瘤靶区形状相吻合。但是,在肺癌3DCRT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靶区的确定。本文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对现有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特点及菌群变化与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30 例宫颈癌患者,在其调强放射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收 集其粪便样本,分析肠道微生态的生物标志物,用 MoBio PowerSoil 试剂盒提取肠道菌群 DNA,用 MiniSeq 对肠道菌群 16S rRNA 的 V4 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度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等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肠 道微生物群的 α 多样性比放疗前高,同时放疗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即 β 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是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微生物组成中普雷沃氏菌和链球菌较放疗前有显著变化(P < 0.05)。结论:宫颈 癌患者放疗前后微生物成分存在差异,但有待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D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方案同期或诱导化疗4个周期。结果随访2年,两组病例肿瘤局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可增加肿瘤局控率,降低单纯常规放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的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放疗靶区等方面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前瞻性比较LSCLC经诱导化疗后按不同靶区范围进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毒副反应的差异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LSCLC患者,经EP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化疗后和化疗前原发灶范围勾画放疗靶区(gross tumor volume-tumor,GTV-T),区域淋巴结靶区(gross tumor volume-nodal,CTV-N)两组均包括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所在的结区.放疗45 Gy/30次/19天,开始于化疗后1周-2周,放疗中按期进行第3周期化疗.放疗后再行3周期化疗.完全缓解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入组37例、40例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2.4%、28.2%(P=0.80),其中单独照射野外复发率分别为3.096、2.6%(P=0.91),且均位于原发病灶同侧锁骨上区.纵隔型N3是照射野外复发危险因素(P=0.02,OR=14.13,95%CI:1.47-136.13);放疗期间发生I度、Ⅱ度体重减轻分别为29.4%、5.9%和56.4%、7.7%(P=0.04);0度-I度和II度-III度后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7.1%、2.96%和84.6%、15.4%(P=0.07).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1个月和26.9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44.4%、37.3%及75.8%、56.3%、41.7%(P=0.79).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照射化疗后原发灶范围及阳性淋巴结区未降低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而放疗毒性降低.但目前样本量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最终结论需继续扩大样本数后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