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对1例HAM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AML女性好发,成人多见,常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因肿瘤成分构成比和分布不同而异;肿瘤由厚壁畸形血管、成熟脂肪和多形肌样细胞构成,并常见有单核、多核和巨核细胞呈散在巢团状集聚和灶性髓外造血灶;上皮样肌样细胞HMB45、CD117阳性及超微结构见不同成熟时期黑色素小体;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HAML主要由血管、脂肪、平滑肌3种成分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肌样细胞,肌样细胞HMB45标记及电镜检查不同发育时期黑色素小体是诊断HAML的关键.HAML多为良性,首选手术,但有恶性HAML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密切相关。国内外的学者们均在致力于寻求有效的清除、根治HP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胃内HP感染,并与丽珠得乐做了对照,疗效较满意,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组23例,全部为住院病人,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70岁,平均38.7岁。45岁以下为15例,46~60岁6例,61岁以上2例。病程1~10年不等,平均2.6年,对照组17例,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清开灵注射液系由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牛黄等中药制备而成中药复方注射剂,因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及清热解毒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在本社区门诊有1例因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滴注后,发生喉头水肿、休克等反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1996~ 2 0 0 2年 ,我们应用胃复安联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 (观察组 )与奥曲肽 (奥曲肽组 )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4 2例 ,男 2 9例 ,表 1 两组病情比较例组别 肝硬化分类肝炎后酒精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重Chilld分级ABC门静脉内径 (mm)估计出血量 (ml)>80 0 >150 0观察组  357 384 534 314 4 4± 1 0 2 36 6奥曲肽组 2 95313330 114 4 6± 1 0 330 4女 13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 8 5 4岁 ;奥曲肽组 34例 ,男 2 3例 ,女 11例 ,年龄2 3~ …  相似文献   
6.
7.
王卓才  黄小让  罗宏彪  赖日权  张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585-1585
患者,男,44岁。反复无痰刺激性咳嗽伴右侧胸痛50多天。曾在外院住院治疗,症状无好转。体查:全身皮肤黏膜无溃烂,无明显色素沉积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胸廓饱满,浅表血管无显露,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余未见异常。血清学除LDH升高外,其余均正常范围。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右上肺少量斑点状密影,相应胸膜增厚,右下肺第四前肋以下有大片致密影。胸部CT扫描:右上肺尖段纵隔旁8.0 cm×6.0 cm肿块影,边缘规整,密度尚均匀,右肺下叶纹理聚集成团,其内见气管影。放射影像均提示右肺上叶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右下…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杂病论>,主治少阳病证,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等,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兹将治疗恶性淋巴瘤1例报道如下. 赖某,男,60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黄疸、消瘦、伴咽喉痛、咳嗽入院,入院时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口咽部检查大量脓痂,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左侧约3cm×2cm,右侧约2cm×2cm,质硬,可活动.腹部膨隆,肝肋下3.3cm,脾肋下3cm,腹水征(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立克次体性心肌炎患者血清HMGB1、IFN-γ水平变化的影响,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阿奇霉素治疗立克次体性心肌炎患者,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0.9%氯化钠250 ml静滴,B组:每日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0.5,C组:每日静滴阿奇霉素注射液0.5;治疗后第1、3、5、7天用ELISA测定血清HMGB1、IFN-γ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HMGB1、IFN-γ水平变化不明显,C组较B组逐渐减弱(p<0.05),两者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立克次体性心肌炎患者血清HMGB1、IFN-γ水平,其结果为临床治疗立克次体性心肌炎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频探头(7.5MHz)对12例限局性硬度病皮损超声观察并与正常皮肤比较,前者皮肤全层平均厚3.6±0.4mm,真皮层2.9±0.4mm;后者全层厚2.0±0.4mm,真皮层1.4±0.4mm。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4例硬皮病皮损还进行了显微镜下测量并与超声测量结果比较。认为超声检查硬度病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