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1年2月-2012年7月采用关节冲洗术同时口服健脾通络方治疗的髋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髋),K-L放射线分级法I级2髋,II级8髋,III级11髋,IV级4髋。收集治疗前后X线和临床材料,以Harris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疗效评价标准,设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两个随访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Harris评分62.53±14.697,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随访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8.50±15.490和75.83±17.527,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VAS评分5.67±1.258,治疗后三个月及一年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34±1.247和3.77±1.74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三个月随访优良率78%,有效率100%;一年随访优良率74%,有效率83%。结论:关节冲洗术配合健脾通络方治疗髋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熟悉髋关节解剖结构、选择适当的入路是完成髋关节冲洗术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达数十年,在社区医院开展长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是KOA防治的最佳途径,非手术治疗是延缓关节退变和推迟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方式。目的 了解社区医院KOA就诊人群的人群特征、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特点,为优化基层KOA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市区所有街道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普查该街道辖区内所有社区医院(7家)2022年1—6月就诊的所有患者,采集一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临床分期、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治疗方式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15例KOA患者,男1 327例(36.71%)、女2 288例(63.29%),年龄(71.8±13.3)岁,发作期867例(23.98%)、缓解期2 009例(55.57%)、康复期739例(20.4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性别、年龄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BMI(K=0.235)、KL分级(K=0.406)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发作期多选用4~5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48.6...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四类骨科手术病人进行耳穴埋豆镇痛治疗,患者在使用骨科疼痛处理的常规止痛的基础上,术后半小时内进行耳穴埋豆治疗。先用耳穴探针按压在术侧耳廓的止痛点、神门、皮质下、肾上腺;找出耳穴最敏感的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用生王不留行籽和0.8cm×0.8c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耳穴上。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别记录患者术后6、12、18、24、36、48、60、72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四类手术中,按术后时间比较VAS疼痛平均评分在术后12h最高,VAS是(2.97±0.87)分,术后72h最低,VAS是(1.78±0.71)分。四类手术平均VAS评分小于3分,即为轻度疼痛: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弱化中医思维的趋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采纳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使其得到传承。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现状,培养中医骨伤科学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重视传统骨伤科经典,提倡医教研协同的培养模式,倡导从基于问题的教学(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BL)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未来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具备中医思维的骨伤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法治疗分组,采用快速牵引50例,为治疗组,传统牵引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以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记录入组患者治疗后1天,14天,28天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显示治疗都有效,以第28天的疗效最为突出,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优和良的倒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的倒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疗效改善最明显,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VA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都有明显效果,两组VAS≤3分,最低VAS(0.40±0.76)分;属于轻微疼痛感觉,患者能忍受。两组比较,治疗组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显示第28天最低,VAS评分值随治疗时间越长,而疼痛感觉值越低。结论:快速后伸牵引能有效调节颈部力线,改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非止点性跟腱病患者肌骨超声显像特征。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共60例患者82足跟腱超声结果,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15例30足)和非止点性跟腱病组(B组,45例52足),应用肌骨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并分析比较各组:(1)跟骨后结节上2 cm处跟腱厚度; (2)跟腱止点上2 cm处跟腱横截面积; (3)跟骨上缘上1 cm处Kager脂肪垫前后径; (4)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 (5)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总结归纳非止点性跟腱病的超声显像特征。  结果  (1) 跟骨后结节上2 cm处跟腱厚度:A组小于B组(0.43±0.06 cm vs 0.55±0.17 cm,P < 0.05);(2)跟腱止点上2 cm处跟腱横截面积:A组小于B组(0.52±0.11 cm2 vs 0.74±0.23 cm2,P < 0.05);(3)跟骨上缘上1 cm处Kager脂肪垫前后径:A组小于B组(1.01±0.21 cm vs1.49±0.26 cm,P < 0.05);(4)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止点性跟腱病超声显像特征为跟腱厚度增厚,跟腱横截面积增大,跟腱前Kager脂肪垫前后径增宽,跟骨后滑囊积液产生或增加,以及跟腱内部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腰神经后内侧支及关节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超声导引下针刀松解腰神经后内侧支及关节囊,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内侧支及关节囊注射糖皮质激素,每周1次,共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以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活动功能,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VAS评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为(3.17±1.79)分,较治疗前(6.12±2.62)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治疗后4周VAS评分为(1.85±0.86)分,较治疗后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4,P<0.05)。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3.24±2.01)分,较治疗前(6.23±2.33)分显著降低(t=2.29,P<0.05);治疗后4周VAS评分为(3.55±1.56)分,与治疗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