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耳鸣康复咨询(tinnitusrehabilitationcounseling,TR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i例耳鸣患者,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1~73岁,平均41.67±13.38岁,病程7天~18年,平均42.09土55.48月。比较所有对象接受一次耳鸣康复咨询前及其后1个月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评分,同时调查患者对TRC的满意度和需求。结果接受TRC1个月后的THI得分为20.35土14.37,显著低于进行TRC之前的THI得分(41.57±19.45)(P〈O.05);接受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的17例患者对TRC的满意度为100%。结论TRC能有效改善耳鸣对患者的影响,对于耳鸣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艾滋病阳虚证的常见四诊信息.方法 在古文献研究和初步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专家问卷,对全国6个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定点医院和科研机构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调查,问卷核心内容是古文献中提取的阳虚证四诊信息对艾滋病阳虚证诊断的重要程度,在综合分析全体专家的可靠性(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满分秩)和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基础上筛选主要四诊信息,并计算各个独立四诊信息的权重.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9份,专家对此次评估总体权威系数0.80,协调系数0.11.根据专家给予的各个四诊信息重要程度评价的分析结果,按照均数>3.5,标准差<1,变异系数<0.30,满分秩≥0.15的标准,确定了32条包含望闻问切诊的症状和体征作为常见的艾滋病阳虚证四诊信息,并分别计算各个四诊信息的权重.结论 通过专家问卷的咨询调查明确代表专家共识意见的艾滋病阳虚证常见中医四诊信息,主要集中在中医的脾肾两脏,表现为胃肠道营养吸收、能量代谢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直肠组织。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BMC和浅表淋巴结组织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因子m RNA水平,用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蛋白;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其外周血PBMC、浅表淋巴结组织中IL-6、CD38、HLA-DR、IL-1β、IFN-α4、My D88、IL-33、TLR2、TLR7、HMGB1、IL-18 m RNA显著升高;CD4+CD38+HLA-DR+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SIV感染后显著上升;血浆IL-6、IL-1β、IL-18、IFN-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SIV感染后恒河猴浅表淋巴结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耗竭等现象;肠道黏膜HE染色则显示明显炎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IL-1β、IL-18及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SIV感染引发了显著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的特点是与免疫活化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四川大学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8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比较循证医学课程前后其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改变。结果课后学生上网总数增加5%,其中研究生上网者增加24%,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网为"获取专业信息"者增加7%";事先制定计划"者增加7%;课后"学过知识产权、版权法"者增加7%";注明引用公共信息"的研究生增加1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知"如何合法获取信息人数减少1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前后的舌象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8例即将开始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舌象自动识别分析仪分别对患者HAART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舌象进行识别与分析。采集点分别为0、3、6、12月4个时间点。结果: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3月黄白苔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47.4%、50.0%;HAART治疗后6月,黄白苔出现频率下降,为28.9%,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AIKT治疗前后白苔比例分别为39.5%、21.1%、263%,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灰黑苔出现频率最低,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ART治疗后3月、6月出现少苔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ART治疗前淡红舌(63.2%)、淡白舌(26.3%)、红舌(7.9%)、紫舌(2.6%),暗红舌(0%)。HAART治疗后3月,淡红舌(60.5%)、暗红舌(15.8%)、红舌(10.5%)、淡白舌(7.9%)、紫舌(5.2%),淡白舌减少,暗红舌增多;HAART治疗后6月,淡红舌(60.5%)、暗红舌(28.9%)、红舌(7.9%)、淡白舌(2.6%)、紫舌(0%),淡白舌继续减少,暗红舌进一步增加。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淡白舌及暗红舌治疗后出现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淡红舌、红舌及紫舌治疗后3月、6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患者纵向追踪12月,HAART后9、12月后有无瘀斑舌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AAIKT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变化显示了邪毒渐去、正气渐复、瘀血消散。  相似文献   
8.
HIV-1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利用基因分型技术,对HIV-l基因亚型进行分类,得出HIV-l亚型流行特点及其地域分布等,对HIV-l的传播及其流行模式、病毒耐药研究和疫苗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IV-1基因分型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HIV-1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 (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138 例 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对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 AIDS 患者初治后的生活质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患者的舌脉特点。结果:138 例 AIDS 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占 44.93%,气虚质次之,约占 24.64%;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分期、中医证候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及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患者 (P<0.05);舌象以舌色淡红 (占 65.22%)、舌体胖 (占 57.25%)、苔厚 (占 56.52%)、苔腻 (占 42.75%)为主;脉率以脉率不齐 (占 69.57%) 为主,脉象以虚 (占 74.64%)、弦 (占 47.10%)、结 (占 34.06%) 为主,脉位以中位为主(占 86.23%),脉势以低平虚 (占 89.13%) 为主。结论: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有其特定规律,临床诊治中辨证、辨体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