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肇庆教授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耿连艺  关凤嫦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41-1642
奚肇庆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擅长肺系疾病的调治,对小儿咳喘亦颇有研究.余侍诊案侧,心有体会,现将其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叙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血清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指数和TNF-α水平.结果:上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降低血清TNF-α水平,表明其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R语言分析,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为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专利申请,建立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R语言软件开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分析,以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共有147条专利纳入本研究分析,使用频次前8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丹参、大黄、山药、茯苓、山茱萸、甘草和川芎。药物功效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药性以甘平、苦寒、辛温为主,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少阴肾经多见。关联分析中支持度前5位依次为:丹参和黄芪、大黄和黄芪、山药和黄芪、茯苓和黄芪、山茱萸和黄芪。根据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形成以黄芪、丹参、大黄、山药、茯苓、地黄、白术、泽泻、黄连、枸杞子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处方考虑黄芪、丹参、大黄、山药、茯苓、地黄、白术、泽泻、黄连、枸杞子;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证型、并发症,并结合地方特色用药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和上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造模、给药后,观察小鼠肺组织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小鼠CD4+/CD8+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利巴韦林组CD4+和上感颗粒大剂量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CD4+含量,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探讨透表清气法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剂量组、上感颗粒中剂量组、上感颗粒小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生长情况、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IL-2、SIL-2R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上感颗粒大剂量组、上感颗粒中剂量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下降,上感颗粒大剂量组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透表清气法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SIL-2R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收集5家医院13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其中包括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0例,疑似病例2例,临床诊断病例31例,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用药3天,随访1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39例占30.00%,72h退热118例占90.77%;平均解热时间为20.5h。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近几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2例,行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中医浒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1.25%、15.63%,观察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3.75%、3.1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时采用中医序贯疗法能够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复发的可能,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观察上感颗粒对433例不同证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 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35 h,4 h内体温下降≥0.5 ℃的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退热时间为13.55 h,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3%.结论 上感颗粒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各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适用的中医证型。方法收集8个中心433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给予上感颗粒口服,体温<39.0℃时,每日1剂;体温≥39.0℃时,每日2剂,疗程3d。观察各证型患者地域分布情况、即刻退热作用、退热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各证型组体温在给药后2h、3h和4h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证型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风寒证比较,风热证、卫气同病证患者退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邪袭表-寒热兼夹、卫气同病证型的临床痊愈率最高,与风寒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种证型疗效确切,对寒热兼夹、卫气同病、风热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中、低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上感颗粒可降低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LR3及PKR mRNA的表达,可能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