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会阴侧切是产科助产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适应症较多[1].会阴侧切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早产时缩短第二产程,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缝合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产后20-40d 常见有会阴侧切缝合后的缝线反应.我院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开始应用4号或7号丝线对会阴侧切口行全层间断缝合术,并与传统缝合方法[2]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以及各种细菌感染与盆腔炎的关系 ,本文对运城市妇幼保健院 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急性盆腔炎 5 2例进行观察并用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法及查血清抗体来监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及包括淋球茵在内的各种需氧菌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2 9岁 ,电器厂工人。于 1 999-1 1 -0 5就诊。患者 1 997年 1 0月工作时曾有异物溅入左眼 ,自感左眼发红 ,但无明显疼痛、流泪 ,眼前有飘浮物。在当地医院就诊 ,查裸视力 1 .2 ,裂隙灯检查未见异物 ,X线片未见异物密度影 ,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故未予特殊治疗。此后眼前飘浮物感消失 ,偶有怕光。于1 999-1 1 -0 4行眼部 CT检查 ,提示 :左眼球异物 ,位于前房 6点 ,密度高 ,眼环完整 (图 1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来我院门诊。查裸视力左眼 1 .2 ,左眼球结膜无充血 ,角膜中央偏下方有长约 2 mm陈旧穿通伤道 ,房水清 ,散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是尿激酶 ,链激酶临床资料尚少。我们对 15例AMI患者进行了静脉重组链激酶溶栓和阿斯匹林、肝素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 30min ,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1mm ,年龄 <70岁 ,且无溶栓药物禁忌症 ,发病在 12h之内透壁性心肌梗塞共 15例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44~ 6 8岁 ,平均 5 5岁 ,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 2例 ,前壁 4例 ,前间壁 1例 ,下壁 4例 ,下 前壁 2例 ,下 正后壁 1例 ,前 右室 1例。1 2 治疗方法 我…  相似文献   
6.
对15例婴儿应用多巴胺静脉注射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组织缺血性改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以下的预防措施:外敷和药物封闭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没有留下任何疤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加速期/急变期(MPN-AP/B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67例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①全部67例MPN-AP/BP患者中男31例(46.3%),女36例(53.7%),中位年龄为60(33~75)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进展的患者48例(PMF-AP/BP组),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进展的患者19例(其他MPN-AP/BP组)。PMF-AP/BP组与其他MPN-AP/BP组比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925.9 U/L对576.2 U/L,P=0.011),脾肿大患者占比较高(81.4%对57.9%,P=0.05),骨髓网状纤维≥2级者占比较高(93.6%对63.2%,P=0.004),进展为AP/BP时间较短(28.7个月对81.0个月,P=0.001)。②67例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中,41例(61.2%)检出JAK2V617F突变,13例(19.4%)检出CALR外显子9突变(1型CALR突变11例,2型CALR突变2例),3例(4.5%)检出MPLW515突变,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均未检出10例(14.9%);非驱动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ASXL1(42.2%,27例)、SRSF2(25.0%,16例)、SETBP1(22.6%,15例)、TET2(20.3%,13例)、RUNX1(20.3%,13例)和TP53基因(17.2%,11例)。PMF-AP/BP组ASXL1基因突变检出率(51.1%对21.1%,P=0.03)及SRSF2基因突变频率(VAF)高于其他MPN-AP/BP组(48.8%对39.6%,P=0.008)。③多因素分析示复杂染色体核型是影响MPN-AP/BP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2.53,95%CI 1.06~6.05,P=0.036)。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白血病样化疗的患者与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比较,OS期较长[(21.3(95%CI 10.2~32.3)个月对3.0(95%CI 2.3~3.7)个月,P=0.05;13.0(95%CI 8.3~17.7)个月对3.0(95%CI 2.3~3.7)个月,P=0.011]。结论与其他Ph染色体阴性MPN-AP/BP患者比较,PMF-AP/BP患者具有较高的脾肿大和骨髓网状纤维≥2级发生率、较高的LDH水平,进展为AP/BP时间也较短。复杂染色体核型是影响MPN-AP/BP患者OS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白血病样化疗可延长MPN-AP/BP患者OS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伤科散外敷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患处外敷伤科散和701跌打镇痛膏,每天1次,治疗1个疗程共7 d。观察各组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同时治疗组检查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17 例,显效20 例,有效13 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P<0. 05)。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急性关节扭伤不同类型损伤的疗效也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伤科散外敷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镇痛作用,其临床疗效好于701跌打镇痛膏,且无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一步法快检卡方法对患者的大便标本Hp助抗原进行检测,腺瘤性息肉患者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56),两组进行Up感染的对比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组中Hp助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结肠腺瘤性息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