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类X连锁隐性退行性肌肉萎缩病。目前,关于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内含子断裂点以及所编码dystrophin蛋白的结构已经明确,这对DMD的临床诊断有很大价值;但对于基因治疗来说,明确DMD基因启动子的顺式元件以及反式因子的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是十分关键的,这些元件的相互作用对于dystrophin蛋白的转录水平及表达起关键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DMD肌启动子活性比生物体内DMD基因启动子活性高,找出启动子关键元件构建特异性高效启动子,将其应用于基因治疗,这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Andro)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U87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4H-穿心莲内酯(4H-Andro)对照组和Andro组,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和25 μmol•L-1) DMSO 、4H-Andro 及Andro对U87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U87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U87细胞NF-κB蛋白表达强度。结果:通过浓度筛选,Andro平均IC50为8 μmol•L-1。与DMSO和4H-Andro对照组比较,8 μmol•L-1 Andro处理24 h后U87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增殖抑制率达到50%;Andro处理96 h时,U87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降低(P<0.01),增殖抑制率达到65%。与DMSO和4H-Andro对照组比较,8 μmol?L-1 Andro处理48 h后, U87细胞中NF-κB(即磷酸化p65)蛋白表达强度下降(P<0.01)。结论:Andro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天然抗炎药物,具有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功能,并且可通过靶向抑制NF-κB蛋白表达强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锌a2糖蛋白(AZGP1)及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检测55例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ZGP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ESCC及5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中AZGP1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AZGP1 mRNA的阳性表...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常需要收集到足够的标本后,才开始进行DNA提取,此时需要保障标本的DNA提取完整和足够的量才不会对诊断和研究造成影响[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较多的高新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失访影响因素,旨在降低其失访率。方法某市高新区全部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市高新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共367例,其中,失访62例,失访率为16.89%。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名称、有无性病史、确认感染 HIV 时间、CD4检测结果、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户籍地是否高新区6项因素是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失访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高新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失访情况较严重,针对发现的失访影响因素提出了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管理工作建议,以减少失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整合素Mac-1基因缺失对自发肠道腺瘤小鼠ApcMin/+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ApcMin/+小鼠和Mac-1基因缺失小鼠(Mac-1-/-)扩群获得实验所需数量小鼠,并进行杂交剪尾提取DNA,用PCR法检测小鼠基因型;计数肠道腺瘤数目和体积,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获得Mac-1缺失的自发腺瘤ApcMin/+;Mac-1-/-小鼠.Mac-1基因缺失后,ApcMin/+小鼠小肠腺瘤数目和体积减少,血清中TC和TG均下调约40%.结论 Mac-1基因缺失抑制ApcMin/+小鼠小肠腺瘤生长可能与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繁殖和鉴定白介素2(IL-2)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提取子代小鼠尾部DNA,用PCR方法检测子代小鼠基因型。结果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别为杂合子(IL-2+/-)、纯合子(IL-2-/-)和野生型(IL-2+/+)。结论 IL-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和鉴定均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研究IL-2缺失如何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制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造成湿热体质,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混合液灌肠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结肠病理学改变及血清白介素-6(IL-6).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粘液便、懒动、食欲减退等湿热证候,病理切片可见结肠粘膜出现明显溃疡、病理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L-6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饮食加化学刺激法首次成功复制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并拟定证候、病理及免疫三大指标体系,可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FISH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成为快速诊断和确诊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疾病的一项分子诊断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出台相应的实验室条件要求、人员培训以及标准的操作流程,同时该技术实验操作和结果判断等环节较多,对临床结果影响较大,鉴于此,我们就目前临床实验中尚未解决和需要关注的地方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改进和规范实验技术步骤,有效减少临床检验的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