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从中医两个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肠胃清胶囊对慢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对胃黏膜镜下病变及组织学变化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肠胃清胶囊对偏热偏实型慢性胃炎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进行记录。结果:突聋患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针刺后患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突聋甲皱微循环状态,提示针刺治疗突聋的机制可能与患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2002-04-1/2003-07-31应用利水消肿胶囊治疗功能性水肿80例,全部患均经过多种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卵巢功能紊乱而确诊.口服利水消肿胶囊[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提供,兰联制字(2001)FP7001(黄芪20g,桂枝10g,白术10g,益母草15g,猪苓15g等组成],每次4粒,日2次.8d为1疗程.连续用2个疗程观察效果.80例功能性水肿患,1个疗程水肿完全消退34例,2个疗程水肿完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菊藤胶囊对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应激+蒸馏水组(model),应激+菊藤胶囊高剂量组(JT—H),应激+菊藤胶囊中剂量组(JT—M),应激+菊藤胶囊低剂量组(JT—L),应激+卡托普利组(captopril),正常对照组(contro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低频低压交流电间断电击法。电击大鼠足底28d,制作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同时各组均加入不同的干预。后应用经尾动脉测量血压和心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观察比较菊藤胶囊不同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应激致大鼠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升高(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无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菊藤胶囊高、中组均能抑制应激大鼠的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升高(P〈0.01),菊藤胶囊高剂量能明显改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P〈0.05),低剂量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菊藤胶囊能够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和改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致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芪丹通脉片治疗组(QDTMT treatment group),对照组经十二指肠给予生理盐水(1.5ml/kg),给药后30min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血流量,在其下缘左前降支1/2处结扎90min,松开后再灌注180min观察,分别于灌胃前、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静脉快速均匀推入微泡声学造影剂SONOVUE,FLASH模式进行静脉声学造影,实时连续记录心肌声学造影前后的图像采用,采用Echopac图象工作站软件包进行分析心肌声学造影的图像视频密度,根据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价心肌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状态,根据图像分析缺血心肌范围的影响。芪丹通脉片组则经十二指肠给予芪丹通脉片浸膏混悬液(1g/ml,1.5ml/kg),其余实验过程同对照组。并在不同时间点从冠状静脉窦采血,检测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的含量。结果在基础状态、缺血前和缺血90min,对照组和芪丹通脉片干预组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缺血后出现的灌注缺损所占左心室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再灌注180min两组的AUC存在显著差异(14.09±2.31 vs 11.47±1.55,P<0.05),左心室心肌灌流均没有完全恢复,但芪丹通脉片能够显著促进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灌流的恢复(92.10±2.2)%,与对照组(87.49±4.12)%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芪丹通脉片处理组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分别为(68.98±10.01)μmol/L、(67.55±9.81)μmol/L和(114.73±11.89)μg/L,(139.97±12.36)μg/L,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56.38±8.27)μmol/L,(53.55±6.03)μmol/L和(137.40±13.48)μg/L,(161.90±19.14)μg/L,(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的恢复,调节循环血中的NO和ET含量,改善微循环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文  行利  李军昌  郑瑾  马爱玲 《医学争鸣》2003,24(5):411-41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我科病房糖尿病肾病患者 4 2例 .选择标准 :①符合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②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2 0 μg·min-12次以上 ;③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严重外伤 ,心肌梗死 ,心绞痛发作及脑血管意外者 ;④血肌酐 (Cr) <136 μmol·L-1.4 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1(男 12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9.34± 13.17)岁 .对照组 2 1(男 9,女 12 )例 ;平均年龄 (6 1.2 8± 13.36 )岁 .所有患者均用降糖药物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1以内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转换酶抑制剂及中药 ) ,…  相似文献   
9.
培补肝肾法治疗帕金森病40例临床观察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710032)陈建宗陈晓莉李军昌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崔大江近10年来,以培补肝肾法为主,临床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40例,疗效肯定,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芪丹通脉片(QDTMT)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及心肌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36g/kg)、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1.08g/kg)、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3.24g/kg)及恬尔心组(5mg/kg),各组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等体积药液灌胃,每日1次,共7d。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心电图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QDTMT各剂量组和恬尔心组均能减慢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率,减轻ST段抬高程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QDTMT各剂量组和恬尔心组NF-κB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QDTMT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中NF-κB蛋白的表达,从而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