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人群中血清铜(Cu)、铁(Fe)、锌(Zn)、铬(Cr)和硒(Se)等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探讨上述微量元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0例正常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及比较两组受试对象血清Cu、Fe及Zn含量;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及比较两组受试对象血清Cr、Se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病程和Cu、Fe、Zn、Cr等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Cu、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清Zn、Cr、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例组患者血清中Cu、Fe、Zn、Cr、Se含量基本保持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例组患者血清Cu、Fe、Zn、Cr、Se等微量元素水平与患者体重、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Cu、Fe、Zn、Cr、Se等微量元素在精神分裂症人群中均发生异常变化,但与患者年龄及体重、病程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健康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把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冠状动脉接扎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通过四氮唑蓝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结扎30min后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两个用药组。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增加,结所扎30,60min,1,2h时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F=72.71,65.29,83.17,126.73;P&;lt;0.01)。实施冠状动脉结扎术30min,各组均检测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用药组VEGF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而在60min时,高剂量组VEGF阳性细胞数即达到平台,在随后的2h内含量波动不大;低剂量组在缺血60min后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模型组变化趋势与低剂量组类似。各个时间点VEGF阳性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20,86.20,39.37,22.11;P&;lt;0.001)。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减轻急性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促进缺血心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是重要的对抗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恬尔心组以及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浸膏干粉剂量分别为3.24、1.08和0.36 g.kg-1.d-1)。动态Ⅱ导联心电图监测I/R期间各组大鼠心率及ST段变化值。实验结束后采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减慢大鼠I/R期间增快的心率,降低升高的ST段;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可增加血清IL-10含量,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强(P<0.05或P<0.01),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与恬尔心组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芪丹通脉片可改善受损心肌超微结构及异常心电图,促进内源性IL-10大量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19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LPS)、LPS+miR-NC组、LPS+miR-195组;RT-PCR检测转染后miR-195表达量;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CK-MB、Mb、cTn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形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p-Nrf2/Nrf2、PGC-1α);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记物SOD活性;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IL-6、IL-1β、iNOS)。结果与LPS+miR-NC组相比,LPS+miR-195组miR-195表达量、氧化应激标记物水平(p-Nrf2/Nrf2、PGC-1α)、抗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miR-NC组相比,LPS+miR-195组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CK-MB、Mb、cTnI)、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水平(IL-6、IL-1β、iNOS)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miR-NC组相比,LPS+miR-...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实验表明,炎性因子与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观察保护和损伤因素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作用的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观察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核因子κ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6-12/2007-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人脐带由解放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提供.内皮细胞培养采用M199完全培养基.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无血清M199培养基;肿瘤坏死因子α组: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损伤1.5h;姜黄素组:先在培养液中加入1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30min诱导损伤,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25,12.5,25,50,100mg/L的姜黄素孵育1h.主要观察指标: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以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刺激核因子κBp65表达的强度,姜黄素可以减少核因子κBp6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30min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1h后,单核细胞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 P<0.01).结论:姜黄素对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并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从而阻滞了单核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观察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模型构建、样品采集与分析分别于2003-03/06,2003-06/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京医院检验科分生实验中心完成.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辛伐他汀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配合口服维生素D3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分析造模及各药物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纳入实验结果分析.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1.37±0.08,1.40±0.06,P=0.000);辛伐他汀组及各中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明显优于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40±0.06,0.40±0.05;0.61±0.07,0.67±0.05,P=0.003,0.007). 结论高脂饮食能使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血管壁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而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不同培养条件观察纯化过程中对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试图寻找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部进行。①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只,贴壁分离培养取12只,根据血清和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组: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3只/组。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实验取剩余6只,以分离液的不同分为Ficoll分离液组、Percoll分离液组,3只/组。②骨髓取材:各组大鼠断颈处死后,无菌取双下肢,剔除股骨、胫骨周围肌肉组织,剪去骨干的两端,暴露骨髓腔,穿刺两侧骨端取出骨髓。③贴壁分离法: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大鼠分别采用相应的血清和培养基冲洗骨髓,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5d后首次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此后每3~4d换液1次。④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选用的Ficoll分离液密度为1.077;Percoll分离液组将Percoll分离液与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按9∶1比例混匀,密度为1.073。将两组大鼠骨髓置入离心管,离心弃上清,轻轻叠加到相同体积的各自对应分离液上,再次离心收集界面层白色混浊液,采用F12-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按1×109L-1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条件与贴壁分离法相同。⑤指标检测: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贴壁分离、密度梯度离心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情况和活体形态特征。进行锥虫蓝排斥试验,蓝染细胞为死亡细胞,在3min内用计数板分别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未被蓝染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即为初步得到细胞活性的数据。两种分离方法均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贴壁分离法:采用进口血清培养的两组细胞形态学上都表现为长梭形,细胞活性较高,且给予F12-DMEM培养基的细胞增殖较快,集落融合较早,传代所需时间短;采用国产血清培养的两组细胞中,给予F12-DMEM培养基可以获得梭形细胞,而给予DMEM培养基后则多为类圆形骨髓样细胞,仅见极少梭形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和Percoll分离液组均可培养出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均高,但集落融合、传代所需的时间均较贴壁分离法长。②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贴壁分离法: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的活细胞率分别为98.3%,98.7%,97.1%,97.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54~0.620,P均>0.05)。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活细胞率与Percoll分离液组相似(96.9%,97.1%,t=1.066,P>0.05)。③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组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在培养1d时,细胞量稍有减少;4d后细胞数均迅速增长;8d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减慢。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只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均可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选用进口胎牛血清、F12-DMEM培养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5~1997年收治肝硬变伴腹水病人3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为主,辅以西医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肝硬变病人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8岁,平均56.6岁;30例肝硬变患者均伴有腹水,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其中2例伴有肝性脑病,1例伴有肝肾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MMI)的防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恬尔心组,用生理盐水配制等体积药液灌胃14 d,1次/d。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DH活性、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恬尔心组LDH活性、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对大鼠RMMI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有效地消除或抑制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芪丹通脉片对内皮细胞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海鹰  王宗仁  马静  魏立强 《医学争鸣》2005,26(10):948-950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制剂芪丹通脉片(qidantongmai tablet,QDTMT)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 endothelial cells,VEC)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QDTMT高剂量组(QDTMTH)、QDTMT中剂量组(QDTMTM)、QDTMT低剂量组(QDTMTL)和阳性对照组(Herbesser),用QDTMT(或生理盐水)给SD大鼠连续ig 14 d,第15日起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复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全自动血液凝固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放免法检测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制剂QDTMT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血浆vWF活性和TXB2的水平,显著升高AT-Ⅲ活性,6-Keto-PGF1α水平和6-Keto-PGF1α/TXB2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且QDTMTH明显优于QDTMTM和Herbesser.结论: QDTMT对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和减低止血功能,这可能是QDTMT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