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9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818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823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491篇
内科学   1049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435篇
特种医学   740篇
外科学   872篇
综合类   4129篇
预防医学   2034篇
眼科学   160篇
药学   1485篇
  19篇
中国医学   1612篇
肿瘤学   752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812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574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非密闭雾化方式在不合作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70例3岁以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ari雾化系统、Philips雾化系统及Salter雾化系统3个治疗组,毎组90例,各组又依据面罩距离面部0 cm、2 cm、4 cm分为3个小组,毎组30例,分别测量各组雾化气流流速及吸入雾化颗粒量占总雾化颗粒量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雾化气流流速及雾化吸入量在不同雾化系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距离下,Pari系统均能使患儿吸入最多量的雾化颗粒,其次是Salter系统,再是Philips系统,与此相反,气流流速Pari系统最低。Pari系统离开面部4 cm及Salter系统离开面部2 cm的吸入量均高于Philips系统0 cm的吸入量。结论 选择合适的非密闭雾化系统方式,是提高不合作患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空间频域成像技术搭建的成像系统检测多种皮肤病组织的光学参数和生理参数信息,并对比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皮肤病与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病变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在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为临床医生对皮肤病诊治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镇江市各医院护士分层培训及分层进阶的方法及现状。方法2018年4—5月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全市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镇江市96.45%的护士受医院分层培训及分层进阶这一模式的管理。其中N1占16.77%,N2占29.5%,N3占41.9%,N4占8.7%,其他占3.11%。有24.53%的护士对医院目前的分层培训方式感到满意并认为无需改进,40.99%的护士表示满意,但需要改进,29.19%的护士表示基本满意,需要改进,5.28%的护士表示不满意需要较大改进。95.82%的医院科室对不用层级的护士有不同的核心能力要求并根据不同核心能力要求进行培训。结论护士分层培训几分层进阶这一管理模式在镇江各医院都有体现,但各医院实行的方式有较大差异,配套的管理方式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脑部的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和精密,采取一般的透视机难以全面而又细致观察患者脑部情况,与其相比,采取头颈部3D-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临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取多个角度的脑部细小血管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准确定位并进行手术操作[1]。脑血管成形术作为药物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影像学设备,透过人体的自然管道直达病灶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患者通常采取神经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7诊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5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结果1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8个月。微创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1例伤椎塌陷;开放组出现3例螺钉松动,2例切口感染,2例伤椎塌陷,1例神经刺激症;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临床疗效: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开放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微创组临床疗效较开放组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微创组疼痛VAS评分较开放组低,伤椎前缘高度较开放组高,伤椎后凸角较开放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灾难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环境严重破坏的突发事件。灾难物资储备是对救灾物品器材及维持生命必需品的储备,是有效应对灾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严重程度加剧,物资储备的种类和储备地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综合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灾害物资管理体制、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地点,探讨了国内与国外的区别和优缺点,对我国灾难物资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术中对下腔静脉的处理是取栓手术和术前影像学评价时关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超声联合核磁及CT影像,评估下腔静脉切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像评估模型,预测术中下腔静脉切除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MayoⅠ~Ⅳ级患者99例。收集8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下腔静脉切除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另外12例患者行数据验证。结果 48%(42/87例)行下腔静脉切除。经单因素分析,需要下腔静脉切除的患者更可能伴血栓,下腔静脉在肾静脉开口处完全阻塞,超声图像未显示下腔静脉残余管腔血流信号。与未切除下腔静脉组比较,切除组患者下腔静脉最大前后径[(34.20±7.82)mmvs.(26.96±7.12)mm]、下腔静脉在肾静脉开口的前后径[(30.86±5.65)mmvs.(25.00±6.48)mm]、下腔静脉最大冠状径[(36.23±5.65)mmvs.(28.79±4.55)mm]均更宽,下腔静脉瘤栓长度更长[(88.65±45.82)mmvs.(54.63±33.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经多因素分析,MRI/CT图像测量下腔静脉冠状最大径(OR:1.291,P0.001)和超声未见残余管腔血流(OR:0.152;P=0.002)是下腔静脉切除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得出影像预测模型:Ln{pre/(1-pre)}=0.256×IVC最大冠状径-1.885×IVC残余管腔血流-7.602,概率大于50%时需要切除下腔静脉。行ROC曲线分析,影像预测模型评估IVC切除曲线下面积为0.887。12例行数据验证,11例预测结果与手术情况相符合。结论下腔静脉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核磁/CT图像显示下腔静脉冠状最大径大和超声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并建立影像模型,预测下腔静脉切除概率,对临床术前手术策略制定、患者个体化管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方法:分析24例患者年龄、性别及所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痛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结果: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内听动脉闭塞发病明显增加。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