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恒河猴感染SARS-CoV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鼻腔喷雾法(剂量为60万单位/鼻孔)研究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预防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相同时间检测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 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也较对照组弱。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2只恒河猴肺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其余3只猴有肺间质性炎,表现肺间隔增厚、单核样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其中1只增厚的肺间隔有局灶相互融合,这3只猴肺部病变与对照组的病变表现相似,且病变累及范围较对照组小;其他各受检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或减弱SARS-CoV对恒河猴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RIDASCREEN Norovirus 3rdGeneration kit(R-biopham AG,darmstadt,Germany)(必发试剂盒)与IDEIA NLV kit(DAKOCytomation.,Ely,UK)(dako试剂盒)两试剂盒检测诺如病毒效果.方法 用此两种试剂盒以及RT-PGR方法 对长春和广州两地的308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各检测一遍.对RT-PCR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序列对比以确定型别.结果 以RT-PCR方法 为金标准,必发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6.10%和93.5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83.14%和98.63%;dako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83%和95.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87.34%和98.69%.结论 必发试剂盒因为具有满意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度,应该成为ELLSA检测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诺如病毒(Norovirus,NVs) 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原最初由Kapikian于1972年通过免疫电镜法对1968年美国诺瓦克市一次急性腹泻暴发的患者粪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提纯进行抗原体反应得到,当时被命名为诺瓦克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 —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住院儿童患者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 — 2014年乌鲁木齐市895例<5岁急性腹泻儿童患者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6.8%(150/895),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0,P<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7,P=0.020)。 137份样本获得聚合酶区序列,其中89份获得衣壳蛋白区序列。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分别包括11和9个基因型。根据89株双分型结果,GⅡ.4 Den Haag 2006b和GⅡ.Pe/GⅡ.4 Sydney 2012分别占21.3%和32.6%,GⅡ.P12/GⅡ.3占29.2%。 根据衣壳区分型结果,在GⅡ.4基因型中,2012 — 2014年GⅡ.4 DenHaag 2006b所占比例分别为90.0%、0%和0%;GⅡ.Pe/GⅡ.4 Sydney 2012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和100%。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急性腹泻儿童诺如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GⅡ.Pe/GⅡ.4 Sydney 2012在新疆地区出现,逐渐替代GⅡ.4 DenHaag 2006b成为新的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GⅡ-4型诺如病毒深圳分离株SZ2010422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分子结构特点及进化特性.方法 根据New Orleans参考株全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分段扩增诺如病毒全基因组,经分子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衣壳区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 GⅡ-4型诺如病毒深圳SZ2010422株病毒基因组全长7559 bp,病毒基因组分三个开放阅读框(ORFs),ORF1、ORF2及ORF3长度分别为5100 bp、1623 bp和807 bp,ORF1与ORF2之间有19个核苷酸重叠.深圳株SZ2010422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GⅡ-4型New Orleans变异株同源性最高,全长同源性为99.3%,ORFI、ORF2、ORF3同源性分别为99.5%、99.2%和98.6%.根据系统进化分析,深圳SZ2010422株属于GⅡ-4 New Orleans变异株.通过对衣壳区氨基酸比对,New Orleans变异株位点变化情况为:aa310N或K→S,aa341D→N,aa359T→S,aa396H→P,aa460H→Y.结论 诺如病毒深圳株SZ2010422属于GⅡ-4型New Orleans变异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 VP2病毒样颗粒(VLPs)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 HBoV VP2 VLPs免疫小鼠后,用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观察不同多肽刺激、不同细胞培养时间、不同细胞浓度以及不同浓度特异性刺激多肽条件下ELISPOT结果.结果 多肽P3(GYIPIENEL)及P5(LYQMPFFLL)刺激HBoV1 VLPs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斑点数分别为233个/10(6)和157个/10(6)细胞,P8(GYIPVIHEL)刺激HBoV2 VLPs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斑点数为113个/10(6)细胞;培养时间以24 h为最佳,此时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r)的比率分别为232个/10(6)和119个/10(6)细胞;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浓度以5×10(5)为最佳,此时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γ)的比率分别为232个/10(6)和108个/10(6)细胞;刺激物浓度10μg/ml为最佳,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γ)的比率分别为233个/10(6)和96个/10(6)细胞.结论 HBoV1与HBoV2特异性BABL/c小鼠T细胞表位多肽分别为HBoV1:P3;HBoV2:P8.检测人博卡病毒VP2病毒样颗粒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ELISPOT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细胞浓度5×10(5)细胞/孔,刺激多肽终浓度10 μg/ml,可用于HBoV在小鼠上的细胞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GCRV在我国卢龙地区猪中流行状况和VP6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样性特点,为猪GCRV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7年冬至2008年春河北卢龙地区腹泻和正常猪粪便标本共793份.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的方法对GCRV进行检测,并对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在793份粪便标本中,GCRV阳性率为16.65%,卢龙地区猪GCR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核苷酸进化树表明,猪GCRV多样性显著.由氨基酸进化分析可知,同一宿主的GCRV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更近.结论 2007-2008年冬春两季,C组轮状病毒在我国卢龙地区猪中感染率较高.VP6基因多样性广泛存在.实验提供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猪GCRV的分子流行特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是导致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研究表明在免疫缺陷患者中EAdv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国内外有EAdv暴发或流行的报道[1].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C、D、G等其他亚型的腺病毒均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2],但EAdv仍以F亚群的40型和41型最为常见,其代表株分别为原型株Dugan-Hovix病毒和Tak病毒.自1995年程绪杰等在我国从儿童粪便中分离到EAdv以来,我国对EAdv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肠道腺病毒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1998~2004年G9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国流行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G9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9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型,选择G9型毒株进行VP7基因全长克隆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4年共检测出RV1 268份,其中45份为G9型(3.5%),昆明最多(34/45),其次是兰州(8/45)、长春(2/45)、卢龙(1/45),北京、郑州、杭州、福州、广州未检测到G9型毒株。对35份G9型标本进行P分型鉴定:15份为P[8]型,12份为P[6]型,5份为P[4]型,1份为P[8 4]混合型,2份未能分型。中国1998~2000年以P[8]G9毒株流行为主,而2001年后以P[6]G9毒株为主。22株G9型病毒VP7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流行的G9型毒株彼此同源性高,同属G9第3亚型。结论中国流行的RV G9型株与世界各地的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国内传播范围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