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的表达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诊断、中医证型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57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有关RA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断RA的中医证型。qPCR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iR-150-5p、SOCS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双荧光素酶分析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靶向关系。统计分析miR-150-5p、SOCS1 mRNA对RA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低于正常人群(t = -19.019,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下降趋势;患者外周血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低于正常人群(t = 5.333,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上升趋势。MiR-150-5p与SOCS1 mRNA有靶向结合关系(P < 0.05)。通过AUC曲线比较,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区分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2.1%(AUC = 0.972,P < 0.05);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法区分RA(AUC = 0.472,P > 0.05)。RA患者中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3.06,RA患者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相对风险分别为8.33、250.00(P < 0.05)。结论 miR-150-5p、SOCS1 mRNA在RA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且有靶向结合关系。miR-150-5p可能是RA的疾病诊断及中医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证型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灌注化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进行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47例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5-Fu DDP腹腔内灌注化疗。灌注结束后超声观察两侧腹腔积液量,了解药液弥散程度,以判断疗效。结果:47例109人次腹腔化疗均安全,无脏器损伤及出血,且临床观察45例患者近期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灌注化疗安全可靠,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观察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晚期肝癌30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6例.根据造影表现决定灌注药物的靶动脉,治疗组在靶动脉注入p53基因,每次用1012VP,加羟基喜树碱20 mg,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14例患者分别接受1~4疗程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20 mg肝动脉灌注.结果 治疗组生存期最小14 d,最长405 d,平均238.1 d.对照组生存期最小18 d,最长167 d,平均80.7 d.两者相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患有髋关节病变的帕金森病人中应用价值和手术方法.方法:1999年4月~2002年8月对9例患有髋关节病变的帕金森病人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2~4年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对术中发现髋关节内收挛缩的患者需行内收肌切断,同时避免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是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全锁髓内钉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锁式髓内钉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上有关髓内钉骨折内固定技术的三大进展之一。我院骨科在参考Huckstep钉的基础上,设计了改进型Huckstep钉(即全锁髓内钉,简称全锁钉,下同)及其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不需要X线辅助设备,用于治疗复杂股骨骨折。自1987年4月~1992年12月用全锁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平均34.6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高处坠落伤14例、工业伤10例、其他3例。骨折部位:股骨干上1/3骨折17例、中1/3骨折4例、下1/3骨折5例、全股骨多处骨折5例(其中股骨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合并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各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48例中39例获得随访,最长107个月,最短42个月,平均66.4个月。优30例(76.9%),良7例(18.0%),失败2例(5.1%)。  相似文献   
6.
股骨远端骨骺损伤临床少见文献报告也较少。笔者自1984年9月~1994年8月收治7例,为提高认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9~19岁,平均12.6岁。新鲜骨折5例,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行闭合手法复位,屈膝50~90“位前后石膏夹外固定,经X线拍片复查均愈合良好。随访4个月~7年,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肢体无短缩或增长。另2例为陈旧性损伤,1例是因右股骨下端外伤后骨化早闭,肢体短缩6cm就诊,行肢体延长治疗,另1例因石膝关节外伤后外侧傲骨标早团致股外翻10年入院,行股骨腴上截骨矫…  相似文献   
7.
Pu-YI  SHENG  LIISA  KONTTINEN  MATTI  LEHTO  DAISUKE  OGINO  ESA  JAMSEN  JuHA  NEVALAINEN  JORMA  PAJAMAKI  PEKKA  HALONEN  YRJO  T  KONTTINEN  徐卫东 《骨科动态》2006,2(4):193-197
背景:采用国家和地区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该研究的目的是提供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治疗结果,并以再次翻修为终点评估假体生存的预测指标。方法:从1990至2002年芬兰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共包括全膝关节翻修术2637例,以再次翻修为终点对术后全膝关节翻修的假体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生存状态分析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及适合的诊断模型,以评价相对危险假设。结果: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2年生存率为95%(1874膝)(95%可信区间,94%-96%),5年为89%(944膝)(95%可信区间,88%-90%),10年为79%(141膝)(95%可信区间,78%-81%)。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假体生存最显著的预测指标是患者的年龄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使用时间(即初次与翻修手术间隔的时间)。第一次翻修的年份和翻修原因也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指标。结论.70岁以上的患者、初次关节置换术后5年或以上施行翻修以及无髌骨半脱位的患者,预示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生存率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重(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降低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均可以减少活动量,加上医生可能不愿对老年患者施行手术,使老年患者的再翻修率降低。 可信水平:预测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9.
骨发生相关因子基因转导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65年Urist报道用脱钙骨基质植入肌肉诱导基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以来,骨组织工程得到迅速发展,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设计也日趋成熟,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加生长因子被认为是组织工程中的3大经典要素组合,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生长因子单纯同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复合修复组织缺损存在易受血液稀释、酶解,释放时间及浓度不易控制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科自2002—2004年对2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清理术。方法按顺序镜检,切除增生的滑膜,修整退变碎裂的半月板,切除剥脱软骨并修整关节面,摘除游离体。结果21例均得到随访12—3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评估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关节镜对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更全面准确,关节清理术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和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