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方法研究, 运用数据挖掘探索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的治疗特点和规律, 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痛风的达标、安全治疗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临床真实世界数据, 收集多家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痛风为诊断的门诊治疗患者, 将其在门诊治疗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及Excel软件, 采取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总结经治疗后达标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措施特点及规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痛风患者3 287例, 随访诊次9 861个。其中治疗后血清尿酸(SUA)达标诊次占比为7.01%(691/9 861), 关节疼痛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达标占比为59.81%(5 898/9 861)。治疗后SUA控制达标诊次691个, 降尿酸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非布司他, 其次为苯溴马隆。高频治疗措施中, 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 发现6组治疗方案:①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中成药, ②阿魏酸哌嗪片-NSAIDs, ③别嘌醇-碳酸氢钠, ④苯溴马隆, ⑤激素-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痛风(gout)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痛风不同证型下中医治疗的证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统计3287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然后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安全性、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330例,按辨证划分为湿热蕴结证224例、痰瘀互结证67例和脾虚湿阻证39例。3种证型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等中药治疗,并形成苍术-黄柏、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这一新核心药方;痰瘀互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茯苓等中药,形成薏苡仁-秦艽、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新核心药方为山茱萸、葛根、土茯苓、独活、防风、杜仲、威灵仙、赤芍、地龙、秦艽、川牛膝、薏苡仁、绵萆薢;脾虚湿阻证痛风常用茯苓、苍术、土茯苓等药物和苍术-威灵仙、茵陈-虎杖等药物组合,并形成伸筋草、茵陈、虎杖、陈皮、茯苓这一新核心药方。结论 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背景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全性和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痛风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院风湿病科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临床病证灵活应用,综合治疗常见风湿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风湿病特点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肌肉、滑囊、肌键、筋膜等的一组疾病,不论其发病原因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脊柱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3%,是造成人群残疾的重要病因之一。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笔者采用系列中药,益肾除痹丸,温肾活络胶囊口服,风湿止痛散外敷及薰洗药浴等方法治疗AS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15例相对比,疗效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我院风湿病科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临床病证灵活应用,综合治疗常见风湿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引起腰腿疼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采用非手术疗法,其中推拿按摩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中药薰洗或外敷,可明显缩短疗程,增进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遣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10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痛风患者的就诊资料,提取中药名称、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频率分析,借助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结果的基础上,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和本草组鉴(Herb)等多个数据库获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筛选。通过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Chem)得到中药活性成分的Canonical SMILE结构式,然后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基因,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DisGeNET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等均属“痹证”范畴,凡症情较重、迭治缠绵不愈者,即非单纯祛风、散寒、逐湿之剂所能奏效。正如王肯堂对其病因所说的“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仅是外在诱因,而肾虚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于2018年5月19日至2019年9月3日纳入确诊的300例受试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盘龙七片治疗组(盘龙七片,4片/次,3次/d)和安慰剂组(盘龙七片模拟片,4片/次,3次/d),两组受试者均连续给药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采用符合方案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VAS评分较基线改变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VAS评分较基线改变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WOMAC评分较基线改善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WOMAC评分较基线改善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较基线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