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两种新的整合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临床分离株RJ217中发现的两个新整合子的结构,并分析其在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用改良三相试验分析RJ217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常规和长片段PCR法扩增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铜绿假单胞菌RJ217携带两个新的整合子,其中一个携带veb-I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这两个整合子的结构分别为IS10-like-veb-I-aadB-oxa10/aadA1和aadB-oxa10/aadA1。结论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在RJ217的多重耐药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院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葡萄球菌属的耐药趋势及变迁,以探讨临床常见葡萄球菌属分离株的耐药性现状,为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 方法对2000~2003年我院临床分离的常见葡萄球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高盐琼脂扩散法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菌株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测定,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9年标准判断结果. 结果近4年临床分离到的前9位细菌共6 6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别占第2位(977株,占14.4%)和第6位(607株,占8.9%);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4%和86.3%,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对其耐药率均>40%;头孢唑林对MRSA呈高度耐药(>90%),对MRCNS耐药率<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 结论近4年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SAU和CNS亦占相当比例,且MRSA和MRCNS呈高分离率,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控制MRS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一种更快速、简便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筛查方法 .方法 对门诊和住院手术患者标本以及疾病控制中心质控标本,采用VIDAS(R)HIV DUO Ultra方法 (简称VIDAS)测定HIV p24抗原和HIV抗体,并与第3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日月胶粒子凝集法(PA)测定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对50份标本采用VIDAS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2.1%.结论 VIDAS可作为一种更简便的HIV检测方法 ,在生物安全控制方面较其他2种方法 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PAb-IEM 技术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10例正常婴幼儿为阴性,33例腹泻婴幼儿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15例(其中1例同时检出小圆病毒颗粒),阳性率为45.5%,与ELISA 法检出率完全一致(符合率100%)。1例成人腹泻用此法也获得阳性结果,提示PAb-IEM 法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及成人轮状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冲微波促进延滞伤口愈合作用,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56例伤口治疗前常规细菌培养,其中37例局部脉冲微波照射,19例对照组局部换药。观察两组治疗后伤口缩小率,并观察体外脉冲微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色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用远红外热图仪测定微波治疗后伤口及周围皮肤的平均远红外温度变化。结果微波组伤口缩小率(72.46±8.05)%,对照组伤口缩小率(31.94±8.62)%,P<0.05。一次脉冲微波照对以上3种菌菌落数无显著影响,P>0.05。两个疗程治疗后,伤口及周围平均远红外温度显著增高,P<0.01。结论脉冲微波有促进延滞伤口愈合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6.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3所医院分离的MRSA分布现状,以确定在这些医院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mecA基因扩增等方法检测MRSA,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对所分离的112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RAPD法将检测菌株分为4个型别(A~D型),其中RAPDC型是上述2所医院的惟一流行菌株,B型和C型存在于另1所医院。结论在上述3所医院内存在相对单一的MRSA流行株。  相似文献   
8.
4株AmpC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大肠埃希菌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与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双纸片法、三相试验、等电聚焦电泳(IEF)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耐药机制,并对其AmpC的启动子和衰减子直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衰减子的发夹状二级结构用DNASIS软件分析.结果琼脂稀释法、双纸片法、三相试验、IEF和PCR证明这4株菌都产染色体AmpC酶,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它们在启动子和衰减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同时还观察到其中一株菌的衰减子的G-C发夹状二级结构由于突变导致△G 7.6 kcal/mol的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AmpC酶的表达同时受到启动子和衰减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 对193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进行了AmpC酶纸片扩散法筛选试验(头孢西丁≤18),对筛选阳性株分别进行三维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电聚焦电泳(IEF)、接合试验、PCR及测序,以确定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1935株细菌中,纸片筛选、三维试验、多重PCR的阳性数分别为327、85、54株;13株产CIT群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试验阳性;IEF证实这4株细菌均产生等电点为9.0、可以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结论 我院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阳性率为2.79%(54/1935)。基因型为DHA群和CIT群2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48h内随机分为2组,即肠外营养组(PN组)38例和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N组)36例,EIN组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100ml植物乳酸菌(活菌,1×10~8 cfu/ml)持续7d。观察入院时和第8天APACHEⅡ、Balthazar CT评分,统计SIRS,MODS发生率,测定鼻胃管抽吸物细菌含量;入院时、支持后第5天和第8天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L/M),采用HPLC测定尿中L/M比值;第8天测定血内毒素水平和进行肠道细菌DNA基因指纹分析;营养支持第5天测定营养治疗2h内的促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含量;第8天统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EIN组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感染性并发症明显降低,肠道细菌多样性和通透性得到改善,APACHEⅡ计分和死亡率明显下降,EIN组出现暂时性的CCK分泌增高,但未增加疾病负担。结论EIN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肠道通透性,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