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铁路社区大专以上学历的老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最终阻止和延缓MCI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减少照料者负担,为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提供依据。方法在社区内筛选符合条件的人群196例老人入组,收集并请专家复核病史及详细的病例资料,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完成专业量表的检查。分别对年龄、性别、寡居、有氧锻炼、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史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年龄、冠心病与MCI的关系。结果符合筛选条件的196例老人入组,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118人,MCI组78人。两组在年龄(P0.001)、寡居(P=0.008)、规律散步(P0.001)、跳毛巾操(P0.001)以及是否患冠心病(P=0.003)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MCI组年龄较高,寡居率较正常组偏高,规律散步率较正常组低,参加毛巾操锻炼率较正常组低同时冠心病伴随率明显较正常组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I的发病与年龄正相关,与是否规律散步负相关。结论 MCI的发病与年龄、是否规律散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病科诊治的,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失眠的诊断标准,并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干预组,20例)和单纯睡眠卫生教育组(对照组,1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5周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日志、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各有1例中途脱落未能完成治疗.干预组治疗结束后1周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均较对照组改善[(39±18)比(65±28)min、(429±47)比(413±70)min、(3.8±1.6)比(3.5±1.5)分、(73±13)%比(66±12)%、(7.0±3.5)比(8.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5周干预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善[(35±12)比(62±27)min、(440±52)比(418±75)min、(3.9±1.8)比(3.5±1.6)分、(76±12)%比(66±12)%、(6.5±2.4)比(7.8±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伴慢性颈背痛患者的失眠和伴随焦虑症状有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综合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临床特点,分析综合医院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护理。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精神科会诊的所有骨科住院患者共101例,对人口学资料、会诊原因、精神科诊断进行分析,以提供更准确的护理。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精神科年会诊率为3.52%。精神病发作、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睡眠障碍、行为紊乱是请求会诊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3.8%、19.8%、14.9%、12.9%)。会诊后精神科的主要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33.6%,焦虑障碍、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22.8%,抑郁障碍及精神分裂症各占12.9%。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逐年递增,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护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流调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654例)进行筛查,得分>16分者在其神经内科就诊完毕后征得患者的同意由精神科医师参照ICD-10进行诊断,对符合ICD-10抑郁障碍的78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对识别抑郁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神经内科医师对78例抑郁障碍患者中识别14例(17.95%),识别为功能性疾病31例(39.74%).(2)与未识别组相比,被识别组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多,家庭关系较差,病程较短.(3)被识别组主诉心理症状的比例(35.71%,5/14)高于末识别组(9.38%,6/64),而主诉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纳差等)的比例(64.29%,9/14)低于未识别组(90.62%,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患者有89.18%(33/37)被漏诊;被识别组中伴有躯体疾病的比例(28.57%,4/14)明显低于未识别组(51.56%,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AMD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被识别组认知障碍、阻滞方面均重于未识别组(均P<0.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运动性迟滞、抑郁程度重,有利于被识别.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率低.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多被漏诊;主诉为心理症状的抑郁及严重抑郁易于被神经内科医师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痴呆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7月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精神科联络会诊明确诊断为痴呆的6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242例会诊后明确为非痴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痴呆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非痴呆患者[(81±7)岁 vs(59±18)岁,P<0.05].痴呆组主要来自呼吸内科(27.7%)、老年科(24.6%)和骨外科(16.9%),比例高于非痴呆组(11.2%,12.8%,5.8%),而来自神经内科及其他外科较少(10.8% vs 24.8%,3.1% vs 5.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以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认知障碍作为会诊原因的比例(33.8%,18.5%,13.8%)高于非痴呆组(8.3%,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罹患呼吸系统疾病(29.2%)者高于非痴呆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患者罹患疾病种类(4.6±2.1)多于非痴呆组患者(3.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科会诊后96.9%的患者应用了药物.结论 综合医院对痴呆认识不足;对于因呼吸系统疾病、创伤住院的高龄患者表现有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者应考虑痴呆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1 病例 患者女性,55岁,汉族.中专文化,退休工人,丧偶.因半年来无故心烦、情绪低落、反复胸闷于2008年5月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诊断"抑郁症".予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20 mg/d饭后服,奎硫平(商品名:思瑞康)25 mg/d饭前服.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科门诊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抑郁障碍是一个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为了解综合医院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发现的41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与37例非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4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预后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4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和43例单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部位位于颈内动脉.系统36例(90%),尤其是大脑中动脉。根据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18例,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16例。意识障碍19例(47.5%);合并并发症25例(62.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入院NI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病死率观察组为2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老年心房颤动致脑栓塞的临床特点为栓塞面积大,意识障碍多见,症状重,合并症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12,他引:104  
目的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 cerebral ischemic depression,PCID)可严重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笔者通过对153例脑梗死患者PCID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其易发的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0年5月至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