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建立清开灵注射液中测定胆酸、栀子苷、黄芩苷含量的HPLC方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胆酸用C_(18) YMC—Pack ODS—A色谱柱,乙腈-水-磷酸(35:6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192nm;测定栀子苷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38nm;测定黄芩苷用SUPELCO C_(18)色谱柱,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结果胆酸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为1.73%;栀子苷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为1.64%;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为1.27%。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用于清开灵注射液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焦永红  段安丽  王京辉  卢炜  魏文斌  刘宁朴  吴晓  张方华 《眼科》2004,13(4):224-226,i001
目的 :针对应用 36 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出现黄斑转位的患者 ,分析发生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的原因 ,并探讨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因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眼 ,行松弛性 36 0°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复位 ,但发生黄斑转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视功能、主客观偏斜和眼位情况、视网膜旋转度数及黄斑移位程度。结果 :病例 1随诊 2 1个月 ,术后 15个月取出硅油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1;病例 2随诊 3个月 ,硅油存留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3。 2例患者均有垂直和水平斜视 ,黄斑旋转 4 0°~ 5 0° ,黄斑移位约 1 5DD(discdi ameter,视盘直径 ) ,均有主观视物偏斜症状。结论 :36 0°视网膜切开术可能造成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 ,出现旋转性斜视和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对正常儿童的融合性辐辏和融合性分开运动检查的异同.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8~15岁无眼部疾患并且进行充分屈光矫正的儿童100例,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法测量融合性分开运动和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各种检查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当三棱镜排镜分别放置在主导眼和非主导眼时,融合性辐辏运动和融合性分开运动看远和看近时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数据呈正相关(辐辏运动r=0.60,P<0.01,分开运动r=0.46,P<0.05) 视远时,无论融合性辐辏还是融合性分开运动,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查的破裂点和恢复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棱镜排镜法在检测正常儿童看远的融合性辐辏与分开运动时与同视机法可获得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葆健  付晶  洪洁  王京辉  孙省利  褚航  阎丽 《眼科》2020,29(2):133-137
目的 对比分析同视机法与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知觉眼位检查法检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主观斜视角的差别。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55例。方法 用同视机检测患者的远距离主观斜视角,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知觉眼位检查方法检测间患者的中距离主观斜视角。主要指标 水平主观斜视角和垂直主观斜视角。结果 同视机检查水平主观斜视角平均值为(-8.85±5.39)°,垂直眼位偏斜平均值为(2.13±1.33)°;知觉眼位检查水平主观斜视角平均值为(287.41±220.80)像素(1°=53像素),垂直眼位偏斜平均值为(25.06±33.95)像素。水平主观斜视角的检出率,知觉眼位检查(84.79%,301/355)高于同视机检查(63.10%,224/355)(χ2=51.115,P=0.000);垂直眼位偏斜的检出率,知觉眼位检查(82.82%,294/355)高于同视机检查(6.44%,23/355)(χ2=267.033,P=0.000)。同视机检查23例存在垂直眼位偏斜的患者,其水平主观斜视角为(-10.48±3.19)°,其垂直主观斜视角为(2.13±1.33)°,两者之间不呈线性相关(r=-0.211,P=0.335)。知觉眼位检查294例存在垂直眼位偏斜的患者,其水平主观斜视角为(291.05±220.43)像素,垂直主观斜视角为(25.06±33.95)像素,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406,P=0.000)。206例患者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了水平主观斜视角,同视机检查为(-8.84±5.31)°,知觉眼位检查为(296.14±222.19)像素,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301,P=0.000)。22例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垂直眼位偏斜,同视机检查为(2.09±1.34)°,知觉眼位检查为(42.95±40.88)像素,两者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119,P=0.598)。结论 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同视机法与知觉眼位主观斜视角检查法均能反映患者双眼分视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眼位偏斜状态;知觉眼位检查法在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检出率明显高于同视机法;垂直方向的知觉眼位偏斜随着水平方向知觉眼位偏斜的增加而增大。知觉眼位检查法是一种更灵敏精确地反映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偏斜状态的检查方法。(眼科, 2020, 29: 133-137)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实验数据,选用多点法、斜率法以及过原点的曲线斜率法分别计算相对校正因子,求得待测组分的计算值后,再分别与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和过原点校正的标准曲线法三种方法得出的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以准确度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方法的差异,为方法建立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欠矫与过矫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方法将47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以术后正位、欠矫、过矫分为三组,对其三组手术前后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正位组立体视锐度术后比术前显著改善P<0.05;欠矫组立体视锐度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矫组立体视锐度术后比术前显著损害P<0.05。2、正位组与欠矫组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术后比术前显著改善P<0.05;过矫组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过矫后对近立体视锐度的显著损害,矫正手术以不过较为宜。  相似文献   
8.
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京辉  卢炜 《眼科》2006,15(5):331-334
目的了解共同性外斜视各种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161例。方法对1161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外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斜视度等。结果116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470例(40.48%),恒定性外斜视258例(22.22%),知觉性外斜视166例(14.30%),残余性外斜视38例(3.27%),连续性外斜视2例(0.17%),共同性外斜视伴垂直斜视227例(19.55%):先天性外斜视2例(0.17%)。斜视度>60~Δ者中间歇性外斜视175例(37.24%),恒定性外斜视199例(77.55%)。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知觉性外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1.0者945例(94.97%)。共同性外斜视近视性屈光不正者519例(85.36%)。结论在共同性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占首位。恒定性外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视力与矫正视力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近视性屈光不正。(眼科,2006,15:331-334)  相似文献   
9.
王京辉  卢炜 《眼科》2008,17(2):130-133
目的 了解共同性内斜视各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586例.方法 对586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内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AC/A比率,斜视度等.结果 58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先天性者72例(12.29%),非屈光性调节性65例(11.09%),部分调节性55例(9.39%),非调节性189例(32.25%),知觉性79例(13.48%),连续性24例(4.10%),残余性41例(7.00%);共同性内斜视伴有非共同性垂直斜视55例(9.39%);急性共同性内斜视6例(1.02%).斜视度>60△者先天性内斜视占77.78%,知觉性内斜视者占59.49%,非调节性内斜视者占52.91%;斜视度≤40△者残余性内斜视占60.98%,连续性内斜视者占75.00%.共同性内斜视除外知觉性内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0.9者367例,占62.26%.共同性内斜视屈光不正者357例(60.9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257例(71.99%).结论 在共同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者中,非调节性内斜视占首位.先天性内斜视及知觉性内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眼科,2008,17:130-133)  相似文献   
10.
反相HPLC法测定七厘散中血竭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反相HPLC法测定七厘散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3%磷酸甲醇溶液为提取及成盐试剂,选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440nm。结果:平均回收率100.95%,RSD1.40%。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