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在病理性近视眼底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是最基础的病变之一,其发病原因仍无定论,可能是眼轴不断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及分解紊乱造成胶原蛋白减少共同造成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的结果.目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唯一治疗手段为后巩膜加固术.对于无临床症状或者因PS而产生的并发症需要定期观察,手术时机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是胚裂先天闭合不全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病,临床眼底镜检查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为视乳头如盛开的"牵牛花",1970年由Kindler首先命名[1].一般情况下此病可以通过临床眼底镜检查诊断,影像学检查对于观察眼球后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眼外肌手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的、比较安全的手术。多条直肌手术离断可造成眼前节血供障碍,本文复习了斜视手术致眼前节缺血的并发症及其对视力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焦永红  段安丽  王京辉  卢炜  魏文斌  刘宁朴  吴晓  张方华 《眼科》2004,13(4):224-226,i001
目的 :针对应用 36 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出现黄斑转位的患者 ,分析发生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的原因 ,并探讨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因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眼 ,行松弛性 36 0°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复位 ,但发生黄斑转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视功能、主客观偏斜和眼位情况、视网膜旋转度数及黄斑移位程度。结果 :病例 1随诊 2 1个月 ,术后 15个月取出硅油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1;病例 2随诊 3个月 ,硅油存留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3。 2例患者均有垂直和水平斜视 ,黄斑旋转 4 0°~ 5 0° ,黄斑移位约 1 5DD(discdi ameter,视盘直径 ) ,均有主观视物偏斜症状。结论 :36 0°视网膜切开术可能造成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 ,出现旋转性斜视和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点,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4~2006年门诊诊断的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主要指标FFA表现。结果全部患者FFA显示后极部斑驳状、点状透见荧光。背景荧光部分增高,部分减弱。视盘高荧光或部分高荧光8例。2例环以低荧光。动脉血管变细18例,但其中仅3例出现血管充盈迟缓。4例视网膜血管闭塞,且全部位于周边部。3例视网膜后极部血管渗漏。仅1例出现无灌注区。6例黄斑拱环结构破坏或结构不清。结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FFA特点显示:其病变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同时累及神经视网膜及其视网膜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7.
段安丽  黄炜琳 《眼科》2014,(4):282-283
重视对眼科护士进行充分的临床和科研继续教育,可更好地实现医护配合和达到更优化的医疗质量。对护士定期临床教学可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医护协作。对护士科研协助进行培训能使护士树立科研思维,促进临床护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增殖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PVR)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年在我院就诊,最初术式选择为玻切手术的41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均为C级以上)的术前及术后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初次玻切手术后38眼网膜复位(92.6%),3眼短期出现再次脱离.网膜复位的38眼中,随访25眼,随访时间为1~18月(平均8.6个月),19眼(76%)最终复位,6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玻切手术中裂孔的发现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VR严重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有效方法,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段安丽  齐越  刘卫华 《眼科》2010,19(6):389-392
目的 探讨应用巩膜扣带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的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10年北京同二医院43例43眼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裂孔、巩膜环扎或外垫压、外放液方法治疗.对硅油填充眼,先行巩膜扣带术,术后1~4周后再行硅油取出.主要指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结果 43眼中,12眼为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或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经一次巩膜扣带术,11眼复位,1眼失败后再次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 24眼为硅油填充眼,其中22眼行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4周后行硅油取出,2眼视网膜未复位,取油时联合视网膜切开,硅油再填充,最终1眼完全复位,1眼广泛视网膜增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光感消失,眼球萎缩 7眼为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眼,行巩膜扣带手术后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再次硅油填充.随访3~72个月,经一次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复位39眼(90.7%),最终42眼(97.7%)视网膜复位.结论 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失败且裂孔位于周边部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式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  相似文献   
10.
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8例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加强并发症相关症状的观察,除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外还要反复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以防因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延误发现病情变化;不同于普通硅油填充术,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不需要采取俯卧位,而采取仰卧位或头部直立位,严格体位护理的同时,预防压疮的护理不容忽视。通过有关并发症知识的健康宣教及术后正确的体位指导,早期发现问题,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视力。4例患者后极部或上方出现视网膜不复位;7例患者出现高眼压;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硅油乳化;本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到末次随访,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良好,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