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徐良成  李公豪 《安徽医学》2019,40(7):775-777
目的探究川芎嗪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芎嗪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于球囊扩张后及术后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川芎嗪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分别于PCI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Gelsolin水平,并至少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含量,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Gelso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积极治疗7 d后,川芎嗪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含量,PADT,血小板Gelsolin术前术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0. 05)。PCI术后随访期内,川芎嗪组MACE发生率为13. 73%,低于对照组的31. 37%(P <0. 05)。结论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而言,川芎嗪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Gelsolin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性,71岁,因"胸闷气短4个月余,加重10 d"入院.患者4个月余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心悸、恶心等不适,休息后稍缓解,无胸痛、呕吐、纳差、发热、晕厥等.因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遂至我院就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心房负荷加重,ST-T改变,左心室肥大.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等未见异常.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阿折地平片16 mg每日1次等治疗,患者间断用药,效果自诉尚可.3个月前患者再次觉胸闷、气短较前明显加重,伴有剧烈恶心感,无呕吐,遂就诊于连云港市中医院,查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33%;甲状腺功能:FT35.0 pmol/L,FT4 2.91 pmol/L,TSH<0.01 mIU/L;血尿酸823.6 μmol/L;心电图:心房纤颤(房颤).  相似文献   
5.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因其多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ISR发生率。该文介绍中药干预ISR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徐良成  李公豪 《安徽医药》2019,40(7):775-777
目的 探究川芎嗪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芎嗪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于球囊扩张后及术后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川芎嗪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分别于PCI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Gelsolin水平,并至少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含量,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Gelso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7 d后,川芎嗪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含量,PADT,血小板Gelsolin术前术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随访期内,川芎嗪组MACE发生率为13.73%,低于对照组的31.37%(P<0.05)。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而言,川芎嗪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Gelsolin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慢性激活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S介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效应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基于此,AngⅡ可用于构建多种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在针对RAS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介绍AngⅡ在构建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和纤维化、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心房颤动及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为干预靶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调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Angptl7)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AngⅡ诱导的VSMC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Angptl7蛋白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Angptl7 mRNA和Angptl7、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1、p21、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采用1μg/mL的AngⅡ处理24 h能提高VSMC活力(0.63±0.06 vs.0.37±0.06)(P<0.01),促进Angptl7 mRNA和蛋白的表达(3.05±0.21 vs.0.97±0.06和1.61±0.14 vs.1.01±0.12)(P<0.01)。下调Angptl7蛋白表达可抑制CDK2、细胞周期蛋白E1和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Bax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ngⅡ能促进VSMC增殖,上调Angptl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Angptl7表达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患者对其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Rho激酶(ROCK)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CH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Vaspin、ROCK活性、FMD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TG、TC、LDL-C、HDL-C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ROCK活性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FMD、血清Vaspin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CHD患者能抑制ROCK活性、提高FMD及Vaspin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