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经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在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周及术后4周清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测定P选择素(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选择44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ASC患者PCI手术前后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手术前后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在术后4周内增高,术后4周内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对防治PCI术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8例经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在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周及术后4周清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测定P选择素(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高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4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ASC患者PCI术前、术后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术前、术后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在术后4周内增高,术后4周内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对防治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血小板活化指标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现察志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2例ACS志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2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姐介入治疗术后即静脉滴注射液14d后复查上述指标,井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2组间比较.结果 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组CD62P、CD63较常规治疗组明王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PCI术后不同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对血小板高反应(HPR)及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CAC患者1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所有CAC患者纳入实验组(n=74)与对照组(n=74),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PCI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3 d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CI术后3d HPR发生情况,PCI术后90d内MACE发生情况,治疗期内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PCI术后3 d,实验组PAC-1、CD62P、MPAR均小于对照组(P 0.05)。PCI术后3 d,实验组HPR发生率为16.22%(12/74)低于对照组39.19%(29/74)(P0.05)。PCI术后90d内,实验组MACE发生率12.16%低于对照组28.38%(P0.05)。治疗期内,实验组轻微出血发生率(8.11%)、少量出血发生率(1.35%)、呼吸困难发生率(2.70%)与对照组轻微出血发生率(1.35%)、少量出血发生率(0.00%)、呼吸困难发生率(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C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HPR及MACE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组在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4周。负荷量组在PCI术前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mg,然后给予40 mg维持剂量治疗4周,4周后继续给予20 mg维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术后7 d和治疗4周后清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PCI前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PCI后CD62p、GPⅡb/Ⅲa、vWF和hs-CRP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治疗7 d和4周后,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4周后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I治疗4周后两组E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1年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负荷剂量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另外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负荷剂量组于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40mg/d维持剂量,持续治疗4周后调整为20 mg/d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有所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有所降低,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荷剂量组术后4周ET-1、CD62P和GPⅡb/Ⅲa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与PCI术前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PCI术后4周IL-6、TNF-α和hs-CR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3]变化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CD62p、CD6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有较好抑制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CD41、CD62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行PCI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对照组4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结果CD41、CD62p水平在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4h达到峰值。不稳定心绞痛组CD41、CD62p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稳定组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CD41、CD62p水平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血小板激活状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单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科接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年龄(59.23±10.23)岁,男性83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56)在PCI术前12 h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59)在PCI术前12h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24h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水平,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24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h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在PCI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30 d强化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 h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单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科接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年龄(59.23±10.23)岁,男性83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56)在PCI术前12 h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59)在PCI术前12 h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水平,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24 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在PCI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30 d强化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 h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敏 《广西医学》2006,28(9):1380-1381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PCR)水平的变化.方法 ACS组30例,行PCI;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6例,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有不同程度狭窄;对照组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AP组及正常对照组病人入院次日、ACS组病人术前1 d、术后2 d、术后4周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正常对照组、SAP组及ACS组术前血清CRP呈递增趋势,特别是ACS组术前较SAP组CRP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ACS组术后4周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CRP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判断价值;PCI及术后的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411-14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2月服用维持剂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达到稳态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3例(A组)和口服降糖药组42例(B组),另设ACS非糖尿病患者40例(C组)为对照,分别比较PCI术前、术后2月、4月血小板功能指标CD62P、CD63、MPAR。结果:A、B组患者临床特征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月A、B组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仍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月A组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CD63、MPAR互为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PCI术后在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术后使用胰岛素强化方案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 2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替格瑞洛+常规治疗).检测两组PCI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随访30 d,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TIMI血流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0.2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7±0.09(P<0.05);术后随访30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66例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CS组(45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性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LDL-C水平对ACS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CD62P和CD63的表达。结果ACS组CD62P(5.12±3.95)%、CD63(5.20±3.54)%,分别高于对照组CD62P(2.64±1.31)%、CD63(2.57±1.67)%(均P<0.01);两指标测定ACS的敏感性为73.33%和71.11%,而特异性为71.43%和76.19%,其界值点分别为2.59%和3.05%。在ACS患者中,性别对血小板的CD62P和CD63影响不显著(P>0.05);三支组和双支组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高于单支组(P<0.05);三支组与双支组间的CD62P、CD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LDL-C组的CD62P、CD63高于低LDL-C组(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性别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无显著影响,血小板活化程度随冠脉病变加重和高LDL-C水平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廖付军  鲍海龙  牛力  谢登海  李屏  李伟 《重庆医学》2021,50(4):563-566,572
目的 观察比伐卢定在高出血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CI手术且CRU-SADE评分大于40分的12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在PCI术中予比伐卢定,对照组在术中予普通肝素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GPI),比较两组PCI术后犯罪血管血流恢复情况、术中全血凝固时间(ACT)达标率、30 d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犯罪血管TIMI血流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ACT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CI术后30 d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12.50%、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出血风险ACS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降低出血风险,同时预防PCI术后30 d 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用  邢玉龙  史云桃  刘秀玲  王文彬 《安徽医学》2019,40(11):1219-1222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MPV为(13. 14±1. 73) fl,PAR为(55. 49±7. 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3(0. 814~0. 953)和0. 842(0. 761~0. 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 53 fl和50. 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行经皮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LM病变患者76例行PCI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西洛他唑组,各38例.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治疗,西洛他唑组患者早晚各加服西洛他唑100mg,疗程为6个月.记录患者不良心性事件发生情况,并以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antibody against activation dependent epitope of GPⅡb/Ⅲa,PAC-1)和人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的表达,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率.结果 西洛他唑降低患者PAC-1和CD62P的表达(P<0.01).治疗1个月和6个月西洛他唑组对PAC-1和CD62P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行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是评价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红花注射液对该指标的影响对于探讨其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机制及疗效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影响,探讨红花注射液在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32例,常规西药加红花注射液)与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两组疗程均为14 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CD41)、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同时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因提前出院而退出试验.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1比例、CD41抗体荧光量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CD41比例、CD41抗体荧光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62p比例和CD63比例治疗后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14 d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表达的作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可增强常规西药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