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out producing carbapenemase,CRKPPC)的抗菌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排泵基因的分布及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108株,用Mastdiscs combi Carba plus纸片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RKPPC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和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 C)编码基因及外排泵基因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抑制试验分析外排泵在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的表达。结果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26株细菌为CRKPPC;这26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维巴坦等有很好的敏感性; blaCTX-M和blaSHV检出率依次为76.9%和57.7%;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缺失率分别为57.7%和19.2%;80%以上的细菌中存在acr AB-tolC、kex D、kde A、kpn EF和kpn GH基因; CCC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利血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可以作为CRKPPC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CRKPPC菌株中存在Amp C、ESBLs及不同程度的外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缺失,但外排泵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外排作用是CRKPPC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可能在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20家三甲医院尿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并调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卫生部全国耐药监测网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非重复298株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聚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分析qn-rA,qnrB,qnrS,aac(6’)-ib和qepA基因的流行性;接合实验分析质粒的转移性;Eric-PCR分析喹诺酮基因阳性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卡方检验用于分析耐药基因与氟喹诺酮耐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98株大肠埃希菌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78.5%和74.2%。经基因比对分析,62株(20.8%)细菌携带aac(6’)-Ib基因;45株(15.1%)细菌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1株(0.3%)检测出qnrA基因,3株(11.4%)检出qnrB基因,5株(1.7%)检出qnrS基因,25株(8.4%)确定为aac(6’)-Ib-cr基因,12株(4.7%)检出qepA基因;此外,有3株细菌分别发现aac(6’)-Ib-cr和qepA1基因aac(6’)-Ib-cr和qnrB1基因,qepA和qnrS1基因共存。45株喹诺酮基因阳性菌株之间具有很大的遗传差异,并且其中有16株细菌携带的基因具有可转移性。aac(6’)-Ib的流行性与细菌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敏感性相关(P<0.05);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性与细菌的氟喹诺酮不敏感性相关(P<0.05)。结论尿液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主要以aac(6’)-ib-cr为主,qepA1次之,这些潜在播散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对于临床尿路感染的治疗有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基因型耐药性及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RK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6例分离出CRKP菌株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耐药基因,并分析不同基因型CRKP的耐药性和临床特征。结果 56株CRKP中检出47株KPC型耐药基因(83.93%)、9株NDM-1型耐药基因(16.07%),未检出IMP、VIM以及OXA-48耐药基因;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现,KPC和NMD-1型耐药基因对氨曲南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C和NMD-1型耐药基因对应患者年龄、性别、收治科室、标本来源分布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史、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KP基因型主要以KPC型最常见,不同基因型CRKP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不同基因型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异质性,临床抗感染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制定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Breg)的比率,了解Breg与肝硬化、肝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CD19^+CD5^+CD1d^+作为Breg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8例肝癌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reg占B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肝硬化患者组Breg比率(29.90±9.19)%和肝癌患者组Breg比率(31.34±8.99)%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50±6.52)%,分别为P=0.016和P=0.003;肝硬化患者组和肝癌患者组间Breg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Breg比率在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提示Breg细胞增加,与肝硬化、肝癌B细胞免疫调节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酶基因在亚胺培南不敏感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亚胺培南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25株,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EDTA协同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5株大肠埃希菌呈现泛耐药现象,其中亚胺培南耐药15株,中度敏感10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 5株,金属酶表型试验全部阴性;15株菌株检出KPC-2酶基因,未检出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产KPC-2酶是造成该院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Ⅳ型分泌系统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编码各种结构性和功能性菌毛蛋白,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开发新药需求紧迫,而Ⅳ型菌毛的蛋白结构可作为临床抗菌治疗的新靶点,对于新药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Ⅳ型分泌系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确定其wzi分型。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108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PCR和DNA测序技术鉴定KPC-2编码基因。对产KPC-2菌株,用MLST技术分析其遗传相关性,并用PCR技术对其进行wzi分型。结果 10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72株产KPC-2。72株产KPC-2菌株经MLST分型分为9个不同克隆型,其中ST11(61/72,84.7%)最为流行,其次为ST15(4/72,5.6%);72株产KPC-2细菌有7种wzi分型,wzi209(K47荚膜型)最为流行(58/72,80.6%),其次为wzi64(K64荚膜型)(6/72,8.3%)。结论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ST11型在我院存在克隆播散,大多为wzi209,荚膜型为K47,需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环扩散法测定细菌的敏感性,ESBLs确定分析细菌产ESBLs的情况;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ERIC-PCR)对细菌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PCR扩增CTX-M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iutA,ompT,fyuA,fdeC,fimH,traT,cvaC,pap,kpsMT,pAI,usp,aer,hlyA,cnf,和chuA;多重PCR分析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依据PCR对菌株的CTX-M编码基因的检验结果,将细菌分为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中没有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有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统计学分析发现,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外亚胺培南),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在产CTX-M细菌组中的流行显著高于非产CTX-M组,P值分别依次为:0.001、0.006和0.000。结论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本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多属于D型,其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产 KPC-2肺炎克雷伯菌ST11株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患者胃肠道的定植情况,并分析blaxpc.2阳性肺炎克雷伯菌ST11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ICU 患者的肛拭子,使用 含有0.5 μg/mL美罗培南的麦康凯平板筛选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B法测定其对临床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blarrc2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分析blaxpc2基因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序列分型( sequence type,ST),筛选出ST11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trophoresis , PFGE)技术分析产blaxrc2肺炎克雷伯菌ST11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共收 集肛拭子125份,30株(24.2%)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7株(90.0%)携带blapc2基因,26株(86.7%)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ST11,25株(83.3%)细菌为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ST11株。PFGE 结果显示,19株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ST11菌株之间有很大的遗传相关性。结论产 blaxrc2肺炎克雷伯菌ST11株在我院ICU患 者胃肠道中定植广泛,可能是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需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例资料、尿常规及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中段尿培养标本共检出非重复细菌9 081株,其中GBS 425株,占比4.7%,位列第6。剔除资料不完整者,共纳入36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9例(46.3%),女性196例(53.7%),平均年龄(55.4±15.2)岁。365例检出GBS的患者来源于17个科室,泌尿外科(237例,64.9%)占比最高。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136例,糖尿病95例,泌尿系统结石120例,泌尿系统肿瘤98例;211例患者接受了泌尿系统手术,术前均使用了抗菌药物,205例在术后留置导尿管;9例在妊娠中晚期尿液中检出GBS。GBS菌落计数≤ 104 CFU/mL占36.4%(133例),104~105 CFU/mL占38.9%(142例),≥ 105 CFU/mL占24.7%(90例)。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占24.9%(91例),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占75.1%(274例)。男性中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低于女性(19.5% VS 29.6%,P < 0.05)。随着尿培养GBS菌落计数增加,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P < 0.05)。尿培养送检当日尿常规白细胞、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阳性比率分别为53.2%、50.1%、3.8%。有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潜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尿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均P < 0.05)。未发现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在40%左右,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 结论 尿液中分离出GBS在非妊娠成人中比较常见,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仅占少数。尿培养、尿常规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尿液中GBS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