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KPC酶表型阳性的菌株检出率。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以厄他培南为指示药物进行碳青酶烯酶表型的筛选。结果在528株大肠埃希菌和33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21株,肺炎克雷伯菌97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21株,肺炎克雷伯菌74株。Hodge试验阳性的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结论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及产KPC酶的检出率已较高,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2株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耐药机制。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PCR)对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检测耐药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同源性分析显示2株菌株属于同一克隆型,PCR和序列分析显示耐药株菌携带KPC-2、qnrA、TEM-1和I类整合酶基因并且伴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的缺失,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证实KPC-2和I类整合酶基因定位于约54 kb质粒。结论大肠埃希菌中出现质粒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并且同时携带其他耐药相关基因,表现为多重耐药,KPC-2合并外膜蛋白缺失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7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I类头孢菌素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及网上比对确定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 1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KPC-2、TEM-1、SHV和CTX-M型基因,SHV12和CTX-M-24为主要基因亚型;2株大肠埃希菌检出KPC-2基因,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TEM-1和CTX-M-24基因,另一株大肠埃希菌检出CMY-42和OXA-1基因;17株菌未检测到IMP、VIM和NDM碳青霉烯酶。1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A、B和C三个ERIC类别,12株A类为ST11型,2株B类为ST290和ST147型,1株C类为ST967型,2株大肠埃希菌是同一ERIC类别。结论 17株菌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KPC-2基因有关,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在本院神经外科病区呈克隆传播流行,ST11型为此次流行的主要型别;17株菌同时也是产ESBLs株或产ApmC酶株;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发现ST290和ST967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科室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建平  朱菁  黄旭  梅亚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15-1717,1722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相关耐药基因及临床药物敏感性,为血流感染临床治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流感染分离的16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检测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12株为肺炎克雷伯菌,4株为大肠埃希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87.50%(14/16)。全部菌株均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2)基因。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耐药率为100.00%,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灵敏度为100.00%。结论本次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均为KPC-2,对于耐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可以应用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联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控制监测,控制其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纸片扩散初筛试验与改良Hodge试验的符合性,为基层实验室常规开展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3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34株临床分离株经纸片扩散法检测对厄他培南为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29株耐药,5株敏感;对亚胺培南25株耐药,1株中介,8株敏感.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34株菌中有21株阳性;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株与Hodge试验阳性株的符合率分别为61.8%、72.4%、80.8%.结论 以亚胺培南作为初筛底物对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特异度更高,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应高度怀疑是产碳青霉烯酶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进行耐药性及基因分析,为CRE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CRE菌株进行耐药分析;改良Hodge试验对53株CRE菌株采用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美洛培南三种药敏纸片进行表型筛选;对31株CRE进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53株CRE中,肺炎克雷伯菌34株占64.15%,大肠埃希菌12株占22.64%,阴沟肠杆菌7株占13.21%;Hodge试验阳性菌株有31株,占58.49%(31/53),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三种药敏纸片的Hodge试验结果一致;31株CRE中,扩增出blaKPC基因的菌株有29株,占93.55%,blaNDM基因有9株,占29.03%,blaKPC和blaNDM两种基因同时含有的菌株是8株,占25.81%,未扩增出blaIMP,blaOXA和blaVIM耐药基因。结论 3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主要耐药机制携带KPC和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病房检出的CRE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基因型主要是KPC型,干部病房CRE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耐药基因型主要是KPC和NDM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状况及其产酶类型。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厄他培南纸片扩散法初筛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对初筛阳性菌株分别采用改良Hodge试验、加硼酸或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EDTA亚胺培南复合纸片法进行表型确证。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2.3%。厄他培南纸片扩散法初筛阳性菌株11株,其中改良Hodge确证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菌株3株,包括产金属酶菌株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菌株2株。2株改良Hodge确证试验弱阳性菌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但检出AmpC、TEM、CTX-M基因,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中检出blaIMP基因。结论改良Hodge试验、加硼酸或苯唑西林改良Hodge试验及EDTA亚胺培南复合纸片法相结合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在暂无条件开展基因分型的医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老年医院2010~2012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基因类别。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 528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下降的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确认,PCR扩增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类别。结果 1 52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排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48.49%)、肺炎克雷伯菌(22.84%)及变形杆菌属(18.39%)。其中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对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对美罗培南耐药5株,亚胺培南中介敏感4株。经改良Hodge试验确证:4株为产碳青霉烯酶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均为碳青霉希酶blaKPC-2基因型。结论该院产碳青霉希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且均为blaKPC-2基因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控,防止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产酸克雷伯菌菌株5株,检测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及美罗培南(ME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筛查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其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对检出碳青霉烯类基因的产酸克雷伯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5株产酸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80%的有9种,分别为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对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改良Hodge试验检出4例产碳青霉烯酶。2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1株仅IMP-4阳性,1株KPC-2和IMP-8同时阳性),3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可能为携带IMP及KPC基因,并且发现了产酸克雷伯菌同时携带两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的MIC≥2 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PCR检测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65株临床分离菌中,53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1株菌对美罗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8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 μg/ml).65株菌中3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7株弱阳性和31强阳性;33株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2株和强阳性31株.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均携带blaKPC-2;32株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酶基因,但其中5株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菌株携带blampC/blaESBL.结论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可快速、有效地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真、假阳性,是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简便可靠方法,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