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心脏病住院患者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大量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资料的回顾、分析 ,初步了解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idiopathicBrugadaelectrocardiogrampattern)的发生率 ,获取有关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流行病学的信息。方法 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 ,调查了 2 30 82份近年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 ,筛选出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跟踪。 结果 共获 31份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占总数的 1 34‰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例。初步随访了 6例患者 ,发现其中 3例的家系成员中有晕厥史或Brugada心电图征。结论 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在中国人中并非罕见 ,且男性远比女性多 ,其临床及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共收治了STEMI患者2 782例,其中有1 570例接受了PPCI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不同年份,将患者分为8个组(2010组~2017组),比较不同年份患者的救治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8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罪犯血管、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自2010年的116 min降至2017年的85 min (P=0.247);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从2010年的264 min降至2017年的163 min(P<0.001);患者的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to-B)从2010年的109 min降至2017年的43 min(P<0.001);患者从发病到球囊开通血管(总缺血)时间(S-t...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关系及比索洛尔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 4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 15例健康人的左室舒缩功能和血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i) ,心衰患者中 2 5例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 5 mg/ d,另 15例患者仅常规治疗。 3周后重复各项检查。结果 :1心衰患者血淋巴细胞内 [Ca2 +]i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比索洛尔治疗 3周后 ,心功能改善 ,血淋巴细胞内 [Ca2 +]i 明显降低 (P<0 .0 1)。3心功能改善程度与 [Ca2 +]i 降幅呈正相关 (r=0 .6 8,P<0 .0 1)。结论 :比索洛尔与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联合应用 ,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过亢活性 ,逆转心肌细胞内 Ca2 +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降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1 ] 。初步的小规模临床研究亦显示 ,血管内放射治疗有可能是继支架之后另一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技术[2 ,3] 。但对血管内放射治疗抑制内膜增生的相关机制的研究 ,尤其是对血管壁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目前尚较少。最近有作者分别从动物实验及临床发现 ,血管内放射治疗因延迟损伤愈合而导致后期血栓形成。因此 ,对血管内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尚有待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I型胶原动态演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 .动物准备及放…  相似文献   
5.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相似文献   
6.
Restenosisafter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isstillaseriousclinicalproblemfacedbyinterventionalcardiologists Secretionandremodelingoftheextracellularmatrixmightbetheprimarypathologicalbasisforrestenosis 1,2  TypeⅠandtypeⅢcollagens ,whichare…  相似文献   
7.
8.
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小型猪髂动脉再狭窄模型,成形术后随机分为放疗组(血管数n=6)和对照组(血管数n=18),分别于术后12周及24周取材进行I型胶原、MMP-1及TIMP-1的免疫组化染色和I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放疗组I型胶原蛋白、mRNA及TIMP-1/MMP-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I型胶原mRNA表达高峰在24周,而放疗组表达高峰在12周。提示^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通过抑制I型胶原的合成和调节MMP-1及TIMP-1的活性而影响血管成形术后细胞外胶原的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 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 86例,平均年龄[36±12(18~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 75例,平均年龄[26±15(16~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 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 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 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例STEMI患者采用同时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相同导联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用Pearson分析ST段抬高相关性.结果 两种方法所测得STEMI患者的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ST抬高幅度高度相关(r =0.912,P=0.000),二者之间的符合率高(Kappa值为0.976),结论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所记录和传输的心电信号准确、可靠,可用于STEMI的院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