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CHD)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CHD并CH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他汀组及非他汀组各46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并存疾病如高血压及糖尿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有CK水平升高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的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钾水平最低者(钾浓度〈2.0mmol/L)CK水平升高最为明显。总体上CK水平与血清钾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确实可伴有血清CK水平的升高,特别以重度低血钾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 年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控制情况,为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三家医院于2011 年1 月- 2012 年6 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1 年随访资料,分析各项血脂指标的控制、用药、饮食及运动情况。结果 随访患者共1 274 例,以2.08 mmol/L 为LDL-C的目标值时,1 个月、6 个月、1 年的未达标率分别为30.0%、36.3%、44.8% (P < 0.05) ;以1.82 mmol/L 为LDL-C 的目标值时,1 个月、6 个月、1 年的未达标率分别为45.7%、53.4%、58.6% (P < 0.05)。6 个月LDL-C 不达标( ≥ 2.08 mmol/L)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7 个月~ 1 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达标患者(7.5% vs 3.7%,P = 0.000 8)。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LDL-C 不达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他汀类药物降脂方案未调整(OR = 2.73,95%CI :1.89 ~ 3.57),基线LDL-C ≥ 3.37 mmol/L(OR = 2.28,95% CI :1.76 ~ 2.92),饮食控制不良(OR= 1.65,95%CI :1.21 ~ 2.37),服药依从性差(OR = 1.44,95% CI :1.09 ~ 2.1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 年内,未达标患者MACEs 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 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 86例,平均年龄[36±12(18~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 75例,平均年龄[26±15(16~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 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 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 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漳州正兴医院及解放军第909医院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急性发作时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因心力衰竭反复再住院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及3个月随访时,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48.6%±11.9%和44.5%±11.4%,47.8%±12.1%和43.6%±11.7%),治疗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2 437.5±1 104.8) pg/L和(2 926.3±1 248.2) pg/L,(2 649.1±1 155.6) pg/L和(3 327.8±1 293.7) 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患者治疗组[1例(4.2%)]少于对照组[7例(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检中发现的两例无症状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收集两个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心脏电压门控钠通道蛋白α亚单位基因SCN5A的所有编码区序列,并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若有碱基变异,则与200个正常样本进行对照,并分析相应的氨基酸改变。结果在一个患者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发现SCN5A基因碱基变异:即第1712位密码子的第1个碱基的G→T改变,导致相应编码的甘氨酸(G)被半胱氨酸(C)所取代,而这一基因变异在200个正常人的对照中均未发现。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一个妹妹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变异,但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结论在一个体检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一个未报道过的碱基变异,该碱基变异可能是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7.
药物激发试验在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激发试验在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将高度怀疑为Brugada综合征的9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缓脉灵(ajmaline)1mg/kg和氟卡尼(flecainide)2mg/kg进行激发试验。以200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律失常组提出的阳性标准为判断标准。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诱发呈阳性反应。结论药物激发试验有助于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DCM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他汀组及非他汀组(各36例),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律失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均常规抗心力衰竭等治疗,而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 mg/d,分别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cTnI水平变化情况,评估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脏骤停复苏及卒中)风险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结果: 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TnI水平较非他汀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非他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16例次(48%),他汀组14例次(42%);非他汀组因心衰再住院16例次(48%),他汀组11例次(33%),P〉0.05。结论: 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DCM患者的cTnI水平及预后无明显影响,对心衰住院率亦无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预处理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红景天苷组)。建模前预处理组在耳缘静脉注射红景天苷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 d。建模后,心脏超声评估再灌注4h时的各组兔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同时采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然后取心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另取部分心室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再灌注4h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红景天苷组LVESd[(0.69±0.07)mm比(0.62±0.05)mm]显著减少,LVEF[(64.6±3.4)%比(72.1±3.6)%]、FS[(34.2±3.2)%比(41.7±3.4)%]显著增加(P均<0.05),但红景天苷组这些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红景天苷组cTnI[(5.24±0.34)μg/L比(1.06±0.12)μg/L]、MDA[(8.92±2.18)μmol/L比(6.79±1.43)μmol/L]、TNF-α[(37.43±10.02)pg/L]比(19.73±6.31)pg/L]]水平明显下降,SOD[(16.61±3.75)U/ml比(22.26±4.73)U/ml]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红景天苷预处理可以减轻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损伤,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九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n=120),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20)。分析对照组及CHF组血清suP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心功能指标如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并随访两组研究对象12个月,分析血清suPAR对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HF组的血清suPAR、TNF-α、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中,NYHA分级Ⅳ级、Ⅲ级、Ⅱ级患者的血清suPAR、TNF-α、IL-6、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逐渐降低,LVEF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中,血清suPAR水平与TNF-ɑ、IL-6、LVEDD、NT-proBNP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随访12个月,共28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suPAR、TNF-α、IL-6、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PAR水平过高及LVEF过低均是CHF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suPAR对CHF患者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8,敏感度和特异性为75.00%和77.21%。结论血清suPAR在CHF患者中表达明显上升,且是CHF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