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护士老化知识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老化知识量表对46所老年医疗护理机构的5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护士老化知识平均得分为(11.44±3.05)分,工作年限、是否与老年人经常往来是影响老化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护士老化知识水平偏低,亟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老年护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执教层次、执教地点的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现况,为构建与完善护理师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3月,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与护理师资胜任力有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收录开始时间至2016年12月。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76篇,研究内容以胜任力模型构建及现状调查为主。高校和临床护理教师的胜任力维度趋于一致;大专及以下护理师资胜任力维度为3~5个不等,权重尚未明确;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护理师资胜任力维度差异不明显。结论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指标体系尚未充分反映院校间、不同执教层次间护理师资胜任力的差异;适用于不同执教地点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的胜任力测评工具有待开发;基于胜任力的院校联合、分层次的师资培训模式有待探讨;护理师资胜任力的研究对象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援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效果,改进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护能力。方法针对参与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救护的42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救护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周期为1周。对42名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核心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及满意度调查表调查42名成员培训前后的核心能力及对培训的满意度,并对所获取的资料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经救治的19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中,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7.28%和85.71%,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培训后,42名护理人员理论平均成绩由培训前的(67.60±9.23)分上升至(82.31±4.98)分,操作技能平均成绩由(63.93±6.68)分提升至(77.60±3.72)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9,-11.59;P<0.01)。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人员对操作课程设置、培训专家及总体满意情况均为100%,对理论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7.62%。结论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援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卧床休息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与卧床休息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的有效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JBI、Medline、EMbase、CINAHL、Web of Knowledge、CBM、万方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对比早期下床活动和卧床休息处理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1月1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847例患者。M 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卧床休息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RR=0.42,95% CI(0.16,1.09),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早期下床活动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患者继发肺栓塞率。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伊莫詹姆·M·金的达标理论起源于概念系统,主要是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和社会系统.在住院过程中,患者、责任护士是个人系统,医患、护患是医院最为重要的人际间系统,家属、朋友、社区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又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新的社会系统.达标理论重点讨论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护患间人际系统的相互作用[1].以护理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观点的达标理论,主张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中,相互作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最后帮助患者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状态的目标.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护患双方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改变而达到的,这一目标是影响护患关系并使之有序运转的枢纽或者说指挥棒,也就是说,一切的护患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抗戾散治疗病毒性发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兔出血热病毒(RHFV)造成家兔病毒性发热模型,观察抗戾散的退热作用。结果表明:家兔腹腔注射1:50的RHFV1ml后20~24h开始发热,直肠温度升高1.5℃~2.5℃,发热持续5~7h。腹腔注射200%抗戾散(4g/kg体重)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家兔的发热效应,并能降低其脑脊液前列腺素E2和环核苷酸等发热介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抗戾散不仅有抗病毒作用,而且还能通过多种途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重度心肌炎的临床护理分析总结认为,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监护,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1一般资料本组心肌炎患者102例,心肌炎后遗症27例,共129例,其中治愈8例,好转120例,死亡1例。2病因和临床表现心肌炎是指心肌中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性病变。其病因可为传染病程中的致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或立克次体,也可为某些疾病过程中,以风湿性多见,也可由化学药品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炎,以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为多见,并可能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8例行机械通气EN的患者及6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6月符合条件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经FMEA优化后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统计分析2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及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与实施FMEA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MEA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医疗机构护理员的工作满意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管理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7-8月,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公立和民营两类护理院中的10名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现场录音及笔记,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影响老年医疗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感的7大因素,即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强度、心理压力负荷、职业认同感、薪资待遇、专业培训、工作生活平衡等。结论老年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关注护理员的工作软环境、职业情感体验、职业认同感、工作与薪酬分配及专业培训与认证,提升护理员工作满意感,以推进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效应.方法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综合评价体系,将护理质量单因素评价发展为质量、效率、效益综合评价,变封闭式考核为开放式评价,开发应用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结果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护理信息化管理,为护理绩效考评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