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63例,男55例,女8例,年龄65岁~76岁,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为预计值的50%~70%,最大通气量(MVV)为预计值的40%~60%.并发心电异常26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单叶肺切除47例,右上中叶切除2例,肺叶伴受侵相邻组织切除13例,右全肺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癌29例,鳞癌28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按UICC 1997年TNM分类,Ⅱa11例,Ⅱb22例,Ⅲa19例,Ⅲb11例.结果并发呼吸困难,氧饱和度80%以下34例,其中8例作气管切开.肺面漏气19例,心律紊乱36例,糖尿病7例,1例酮症酸中毒,高血压12例.治愈61例,死亡2例,1例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强调咳痰,处理基础病变,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PC镇痛泵镇痛,红外线频谱仪理疗助咳痰,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助于老年肺癌术后渡过呼吸关,ZT医用胶加明胶海棉封阻肺面漏气,术前术后常规用含镁极化液,及时使用心血管药物,常规监测血糖,对异常者及时选用胰岛素,力求个体化.辨证对待术后静与动,正确指导患者术后配合治疗,均为老年肺癌围术期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酚酸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摘要: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方榄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 以细胞周期抑制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和流式细胞术,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谱学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方榄茎皮中分离鉴定了5个具有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的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甲酯(3)、鞣花酸(4)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这些化合物抑制tsFT210细胞周期的MIC值为73.5μmol/L(1)、15.2μmoL,L(2)、16.3μmol/L(3)、20.7μmol/L(4)、6.6μmol/L(5),其中1和3为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方榄中得到,化合物2、3、5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吐烟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玉春  商红强  崔承彬  顾谦群 《中草药》2004,35(11):1218-1219
吐烟花是荨麻科吐烟花属植物Pellionia reports(Lour.)Merr.,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在对云南民间抗癌中草药筛选工作中发现其95%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本研究主要报道从粗提取物的氯仿层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β-谷甾醇(β—stiosterol,Ⅰ)、羽扇豆酮(1upeone,Ⅱ)、羽扇豆醇(1upeol,Ⅲ)和3-羟基-2-苯胺酰基-4-偶氮基苯基萘(Ⅳ),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种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洋紫荆中生物碱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洋紫荆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与生物活性追踪相结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4个具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用现代谱学方法鉴定为N-naphthyl-2-aniline(1)、biocyclomahanimbine(2)、mahanimbine(3)、girinimbine(4).化合物1~3体外具有明显诱导K562细胞调亡作用.结论 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为该属中首次分离,其中化合物1的体外抗癌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采用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活性筛选模型,通过活性跟踪分离,从黄直丝链霉菌18522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脱水亚胺环己酮(1)和l-亚胺环己酮(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和2将tsFT210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3.8 μmol/L(1)和10.8 nmol/L(2).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也是新的亚胺环己酮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马尾藻科植物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 Ag.]藻体的甾醇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真空液相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甾醇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岩藻甾醇(SPⅠ)、24 氢过氧基 24-乙烯基胆固醇(SPⅡ),(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SAⅢ),saringosterol (SPⅣ)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 (SAⅥ)。结论:SPⅡ,SAⅢ和SAⅥ为首次从褐藻类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卢克刚  刘红兵  顾谦群 《中草药》2005,36(4):506-508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又名荒漠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其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作为中药肉苁蓉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正品。肉苁蓉味甘、性温,具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1]。近年来中药肉苁蓉因具有显著的改善记忆、抗衰老、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报道较多[2,3]。而文献检索表明,新鲜荒漠肉苁蓉的相关研究则较少,仅屠鹏飞等人研究过其鲜花序的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4]。笔者在对新鲜肉苁蓉化学成…  相似文献   
10.
对青岛沿海海洋附着生物资源进行调查,采用海虾细胞毒性法及流式细胞术对已鉴定的18种附着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星座美洲海鞘Amaroucium ecostellatum Verril、大菊海鞘Botryllus magnicoecus Hartmeyer、山形海绵Mycale macilenta、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 Yendo、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进行活性成分追踪研究,确定星座美洲海鞘、大菊海鞘、山形海绵、海黍子、裙带菜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