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颤动患者外向钾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肌外向钾电流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取游离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外向钾电流。结果: (1) 在钳制电位-10 mV~+50 mV时, AF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1)密度明显低于窦性心律(SR)组(P<0.01),而持续性外向钾电流(Isus)密度与SR组无明显差异。(2) 以0.1 μmol/L AngⅡ灌流后,在钳制电位0 mV~+50 mV时,SR患者的Ito1密度明显低于灌流前(P<0.01),其动力学特性没有改变,AngⅡ对AF组Ito1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SR组 (P<0.01)。0.1 μmol/L AngⅡ对两组Isus没有影响。(3) AngⅡ对Ito1的抑制作用可逆,10 μmol/L缬沙坦(valsartan)以及1 μmol/L沙拉新(saralasin)均能完全消除0.1 μmol/L AngⅡ对Ito1的抑制,以10 μmol/L valsartan灌流后,膜电位+50 mV时Ito1的电流密度增加(22.46±4.30)%。结论: AngⅡ通过Ⅰ型受体(AT1R)介导,明显抑制心房肌细胞膜Ito1,是AF患者心房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应用Franz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了犬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观察了心内膜 MAP的形态特点,并对163个单位电生理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结果是:MAPA 44.01±6.99mv,Vmax 8.20±2.86v/s,APD_(50) 154.58±28.35ms,APD_(90) 215.49±34.96mS,HR 134.73±17.04次/分。并对APD进行了校正。本实验结果为心内膜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缺氧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的作用,以揭示氨胺酮抗缺血性脑损伤的电生机机制。方法 应用膜片钳制技术记录缺氧海马神经元上的单通道电流活动,经P-clamp软件进行微机采样、储存数据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 氨胺酮对缺氧海马神经元KCa通道具有明显激活作用:增加通道开放概率P0,缩短通道关闭时间。结论 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KCa通道的作用可能为氯胺酮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特异性免疫(S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56例螨类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2组患儿均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加用特异性免疫疗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6,P<0.05);治疗后,2组患儿各项肺功能值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和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的变化,探讨两种离子通道电流变化在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并比较19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和18例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和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的大小。结果:在-60mV~-120mV时,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绝对值增大,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绝对值降低。其中在-100mV时,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从窦性心律组的(4.01±1.01)pA/pF(n=18)增大到心房颤动组的(8.94±1.26)pA/pF(n=19,P<0.001);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从窦性心律组的(24.57±0.77)pA/pF(n=18)降低为心房颤动组的(13.38±1.03)pA/pF(n=19,P<0.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绝对值增大,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绝对值降低,两种电流的改变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人肠系膜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人肠系膜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急性酶分离法分离人肠系膜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该细胞上的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结果 雌激素浓度依赖性的不可逆性的激活人肠系膜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在细胞贴附式膜片(cell-attached patch)下,膜电位为 50 mV时,10、70、150、200、300 μL/mL的雌激素,可使通道开放概率从0.0214±0.0112分别增加到0.0385±0.0146(n=8,P<0.05)、0.0425±0.0251(n=8,P<0.01)、0.0614±0.0152(n=8,P<0.01)、0.1263±0.0346(n=8,P<0.01)、0.2636±0.1046(n=8,P<0.01).在内面向外式膜片(inside-out patch)下,膜电位为 50 mV时,10、70、150、200、300 μL/mL的雌激素,可使通道开放概率从0.0342±0.01024分别增加到0.0454±0.0231(n=8,P<0.01)、0.0617±0.0137(n=8,P<0.01)、0.0980±0.0202(n=8,P<0.01)、0.1203±0.0153(n=8,P<0.01)、0.3149±0.0851(n=8,P<0.01).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通道活动逐步被激活,这种作用冲洗后不可逆.结论 雌激素对人肠系膜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电流有一定激活作用,提示雌激素对人肠系膜阻力血管有一定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机对112例健康成人记录Langner倡导的三个最大肢导联和V_4-V_6导联的高频心电图.对两个不同年龄组(40岁为界)的切迹、最高频率以及频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六导联组合切迹数总和不超过3个,超过3个切迹的假阳性率的12.54%,两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低龄组最高频率较高龄组高,年龄组间显著性检验(P<0.05).③年龄与最高频率呈负相关,显著性检验有高度显著性(P<0.01);年龄与切迹数相关较离散0.020.05).④谱图分析表明,两年龄组的功率百分比在20HZ内最高,随频段增多,功率百分比下降,50HZ以后接近最低;两年龄组在30HZ内频谱含量无明显差异,30HZ以后高龄组频谱含量较低龄组增多.  相似文献   
8.
钩藤碱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舒缩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云  杨艳  程俊  刘智飞  裴杰  周文  曾晓荣 《重庆医学》2012,41(16):1561-1563,1566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离体猪冠状动脉血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及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钩藤碱对离体猪冠状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以及对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作用。结果血管环张力实验显示钩藤碱能够明显舒张[(89.94±1.18)%,n=7]高钾(40mmol/L)去极化所致的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而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TEA)不能抑制钩藤碱的舒血管作用,提示K+通道几乎不参与钩藤碱对猪冠状动脉血管的舒张。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模式下,钩藤碱(100μmol/L)可显著抑制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BKCa通道[(48.22±4.24)%,n=6],BKCa通道介导的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STOCs)的幅度和频率也分别下降了(45.74±6.26)%和(87.98±6.39)%(n=5)。结论钩藤碱可明显舒张猪冠状动脉血管,而对全细胞BKCa通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通道的激活在钩藤碱的舒血管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KChIPs作为瞬时外向钾通道(Ito)最重要的辅助亚基,在调控通道基因表达和电流特性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拟构建人心房肌KChIP2基因表达质粒,为研究KChIP2对Ito的调控功能奠定基础。方法:①提取人心房肌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②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KChIP2编码区全长序列,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MD18-T—KChIP2;③再设计带有酶切位点HindⅢ和BamH Ⅰ的特异性引物,对重组克隆质粒pMD18-T—KChIP2进行PCR扩增,得到含有酶切位点的KChIP2编码区全长序列;④对含有酶切位点的KChIP2全长片段和pEGFP—c1进行HindⅢ和BamH Ⅰ双酶切反应,然后进行电泳后胶回收,再进行连接和转化反应;⑤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质粒测序结果与PubMed数据库KchIP2(AY026328)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9%。结论:成功构建人心房肌KChIP2基因表达质粒,为下一步转染实验研究KChIP2对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功能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Pclam5.5.1版本软件系统,是国际上用于膜片钳制实验的先进软件系统。我们应用的结果表明:在实验中应用软件采集和分析数据是非常方便、节省时间,且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全、应用范围广,它为电生理实验,尤其是离子通道电流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