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所携带的Ⅰ型整合子与耐消毒剂基因.方法 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nt-1、qacA/B、qacE△1-sul1、qacG、smr、ArmA、Isaba1和tnp513共8种基因.结果 24株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四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率分别为12.5%、4.2%、4.2%、0.0%、12.5%、8.3%和8.3%;PCR结果显示,24株菌qacA/B、qacG、tnp513和smr4种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携带qacE△1-sul1、ArmA、Isaba1、dfrA17和Int-1基因,且dfrA17位于Ⅰ型整合子基因盒内.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严重,并携带了Ⅰ型整合子和消毒剂耐药基因.应规范此类抗生素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磷脂酶C基因(PLCH)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影响,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不同乙醇浓度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PLCH表达量变化。、结果:工程株PA01在0.1%、0.5%、1%乙醇浓度下,其生长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在孵育18h都达到最高生长密度;在2%~5%的乙醇浓度下,细菌生长极其缓慢,6%以上的乙醇浓度下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相比,在0.1%、0.5%和1%乙醇诱导下.PLCH的表达量的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44倍、30倍和8倍.在2%乙醇浓度下,PLCH表达量略为下降。结论:低浓度乙醇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毒力因子表达上调,增加生存力.在感控消毒中,保持足够的酒精浓度对清除铜绿假单胞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并发症, 疾病进展迅速, 病死率极高,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尽早确诊和治疗成为救治本病成功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26日收治1例外院转入的39岁肺动脉高压患者, 患者最近1个月出现气促并进行性加重, 外院多次CT肺动脉造影未见肺动脉栓塞, 期间确诊乳腺癌。转入后高度考虑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给予肿瘤内分泌治疗。患者经治疗后气促好转, PET-CT提示肿瘤病灶明显改善, 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现总结该病例的成功救治经验以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3例不同原因导致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治经过并分析APE的原因, 旨在提高对BPA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诊治经验。病例1, 男, 18岁, 存在抗凝血酶Ⅲ缺陷,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予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 复查肺灌注显像提示双肺灌注缺损加重, 考虑APE。病例2, 女, 6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行BPA术后出现气促咳嗽, 考虑再灌注肺水肿, 予无创通气、利尿处理后好转。术后第6天患者气促加重, 复查CT肺动脉造影(CTPA)提示双肺动脉多发新增血栓, 诊断为APE。病例3, 女, 4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出现咯血, 予球囊压迫止血, 术后未予抗凝治疗。术后第2天患者觉气促症状改善不明显, 复查CTPA提示两肺多发肺栓塞较前明显增多, 诊断APE。上述3例患者予抗凝治疗后, 病情均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动脉高压效果.方法 COPD住院患者49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治疗组27例.常规组采用一般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80 mg,1次/d,低分子肝素钠0.4ml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肺动脉压力变化,血浆D-二聚体(DD)变化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能显著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携带耐消毒剂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情况.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3所三甲医院6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qacA/B、qacG、smr、qacEA1等4种耐消毒剂基因和Isabal、tnp513、PER-1和armA等4种耐药基因.结果 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科和呼吸内科,分别为33株(55.0%)、11株(18.3%)、8株(13.3%),其余为重症监护病房1株(1.7%)、神经外科1株(1.7%)、其他6株(10.0%).其中40株(66.7%)标本来自下呼吸道,另有创面分泌物9株(15.0%)、血7株(1 1.7%)、尿2株(3.3%)、引流物2株(3.3%).6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四环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1.7% (55/60)、98.3%(59/60)、98.3%(59/60) 、96.6%(58/60)、96.7% (58/60)、78.3% (47/60)和86.7%(52/6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70.0%;PCR结果显示,qacE△1、Isaba1、PER-1和arm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8.3% (47/60) 、85.0%(51/60)、16.7%(10/60)和88.3% (53/60);qacA/B、qacG、tnp513和smr 4种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携带了耐消毒剂基因.应规范此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和常规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一般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呼吸操训练.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血清白三烯、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白三烯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NO含量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尤其全身性呼吸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纸片协同法试验检测到18株MBL阳性菌株,它们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完全耐药,对10种抗菌药物呈现7种耐药模式;ERIC-PCR结果显示,18株MBL阳性株呈现4种基因型,15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该院ICU内产MBL铜绿假单胞菌在2005年第二季度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一种发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且预后较差的肺血管疾病, 以肺动脉血栓机化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 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近年来,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BPA)为不能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 PEA)的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球囊扩张不理想的患者能否进行支架植入尚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介绍了两例CTEPH病变血管经过球囊扩张后效果不理想, 最终植入支架, 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1年后支架内未见再狭窄的病例, 以期为肺动脉支架植入治疗CTEPH提供推荐意见和指导价值。本报道为CTEPH疾病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4家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是否有该耐药株暴发流行.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34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进行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134株铜绿假单胞菌PFGE图谱分为56型,其中主要流行型A型有45株,主要在医院A的中心ICU传播流行.其余3家医院也存在各自的流行株,即B、C、D医院的流行株分别为B型、C型、D型,占各医院的总分离株数的22.6%(7/31)、33.3%(6/18)、31.6%(6/19).克隆株Q型同时存在于B医院与D医院,B医院和C医院分别有1株菌与A医院的A型同源性在80%以上,其余菌株在各医院问无同源性.对A医院ICU环境、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管道采样,未发现A型克隆株存在;但有6例携带A型克隆株的患者在调查时间里多次入住ICU的情况.耐药机制分析,42株A克隆产IMP-9金属β内酰胺酶,B、C、D克隆不产金属酶.结论 在2年的调杏中,广州地区4家大型医院均存在不同规模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克隆株传播,虽然未发现优势克隆株在4家医院大规模传播,但部分医院间已有共同的克隆株存在.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可能是控制克隆株继续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