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骨H形骨折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骨H形骨折15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均未留下明显行走障碍,下蹲等活动接近正常。结论在C型臂X线机精确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地固定骶骨H形骨折中的垂直骨折,纠正骨盆垂直方向移位,操作简洁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刮后骨缺损取自体骨填充,由于取材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且供骨区常遗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明显限制。异体骨以其结构及生物特性与自体骨相似、来源丰富、可以长期保存及使用方便等特点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用于填充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刮除术后骨缺损后的生物相容性表现及临床应用效果。 设计:回顾性分析。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肿瘤科、骨盆外科。 对象:选择1999-12/2005-12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肿瘤科因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行病灶刮除、高温灭活,冻干同种异体小块骨填充修复骨缺损的患者230例,男156例,女74例;年龄5~56岁。患者同意使用异体骨,并签订植入异体骨协议书;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使用由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对良性骨肿瘤及骨囊肿和骨纤维结构不良等行囊内刮除术,用同种异体骨填塞空腔。②根据Mankin等对同种骨移植结果的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层次。于术后3,6和12个月对手术部位拍摄X射线平片,并平均随访38个月以观察疗效。 主要观察指标:异体骨填充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组织相容性。 结果:患者230例全部进入主要结果分析。①同种骨生物相容性:少数患者术后有轻度排异反应。该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可与植入部位患者骨组织直接进行融合,不阻止骨细胞在其表面的正常活性或干扰自体骨细胞的自然替代过程,即无免疫排斥反应或很小。所有病例在术后6~1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平均6.5个月。并发症:34例切口渗出淡黄色液体,其中30例于2周后切口愈合(14.8%);切口延期愈合4例(1.7%)。②疗效:满意196例(85.2%),不满意34例(14.8%)。 结论:同种异体小块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是骨移植术中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4.
内生软骨瘤一般多见于短管状骨,以手足部最多见,也可见于四肢的长骨,少见于肋筟1-4].肋骨内生软骨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或轻微疼痛性肿物逐渐增大,易误诊.本文报告4例肋骨内生软骨瘤,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例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并强调早期的肌肉主动性收缩训练。结果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本组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20-28分,平均26.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4例,优良率80.0%。下肢功能评分15例为14~27分,平均为21.5分,优良率86.7%。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进行早期分阶段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关节僵硬,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不同运动时间对小鼠肌肉及肝组织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为阐明运动损伤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实验选用雄性昆明小鼠,体重为22—26 g。小鼠运动是在动物跑台上以25 m/min,坡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2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并强调早期的肌肉主动性收缩训练。结果 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系统: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最低20分,最高28分,平均26.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共有4例,优良率80.0 %。下肢15例评分为14~27分,平均为21.5分。优良率86.7 %。结论 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进行早期分阶段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硬,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制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对33例骨肿瘤(恶性10例,良性23例)患者进行特制假体置换中,半肩关节4例;全肘关节2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上段单纯股骨头假体4例;股骨中段1例、股骨远端16例和胫骨近端4例分别用加长股骨型、股骨型和胫骨型旋转非限制性轴心式膝关节置换,假体柄用骨水泥在骨干残端髓腔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6~50个月),除1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2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死于肺转移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无骨折及假体松动.ISOLS综合评分:上肢优良率80.0%;下肢优良率86.4%.肩关节疼痛缓解率为75%,主动活动增加;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0°~100°.结论 特制假体置换对骨肿瘤切除后保全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氧自由基损伤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47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及自由基研究技术和方法的突破,促进了自由基生物医学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自由基参与许多病理过程。目前认为炎症、缺血—再灌流性损伤、衰老和高压氧中毒的生化机理与自由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行广泛切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总结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功能重建中使用特制假体的作用及效果。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8月,对2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行广泛切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男12例,女9例;年龄19~42岁,平均31.4岁。肱骨上段4例,肱骨远端1例,髋骨体2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3例。按CampanacciX线分类:Ⅱ级9例、Ⅲ级12例。Enneking外科分期均为3期。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1例获随访8~70个月。1例髋骨体肿瘤术后14个月因肺转移死亡,余患者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无骨折及假体松动。肢体功能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ISOLS综合评分优14例,良4例,差2例,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特制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