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侵及部分或全层颅盖的恶性肿瘤,在根治性手术切除后,遗留大面积的颅盖缺损,甚至使脑组织、硬脑膜或颅骨外露,修复缺损便成为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为此,在1981年,我们对大网膜的形态及其血管分布情况作了解剖学研究,并为3例颅盖巨大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进行了修复,手术一期完成,随访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模糊综合评判法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于评价,分析各项卫生业务指标。本文试用此法对我县1991年度38家工业企业单位的劳动卫生质量监测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内容与方法 1.1 劳动卫生监测项目含粉尘(毒物)浓度、噪声、风速、温、湿度等4项。 1.2 将粉尘(毒物)浓度等4个监测项目的评价标准分定为10分,按下列公式求出评价实际分;  相似文献   
3.
4.
循经感传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根过氧化物酶类(CB-HRP)逆行跨神经节追踪观察证明,脊髓脑干胶状质内可能存在一条与体表胃经相对应的神经网络链。计算机仿真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单、多穴交联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链模型均可产生具有循经感传基本特征的冲动传递;在相同条件下,单交联较多交联易产生上述的冲动传递。在刺激家兔解溪穴诱发节段性脊髓场电位的模型上,督脉注射士的宁,93.33%实验例可在T12或C7记录到传导性脊髓场电位,传导波以P2N3为主。此电位可能与感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SARS病情自2003年初在我国广东省等地发现以来,平江县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自2月16日在广东省发病诊断确诊治疗未愈返回平江后,平江县马上开展隔离、治疗、预防等措施处理,及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无继发病例发生,也无医护人员接触感染,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解福建省并殖吸虫感染情况,作者等于2001~2003年根据《全国人体并殖吸虫病调查实施细则》对松溪等6县(市、区)人群作并殖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漳州郊区和龙海县共调查了4614人,查见当地有人体寄生虫32种,其中原虫10种,蠕虫17种,医学昆虫5种。查见猫后睾吸虫和异形科吸虫感染者各1例。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7.5%,最多者一例同时感染8种寄生虫,感染1种的占总感染人数的44.3%,同时感染2、3、 4、5、6种的分别占32.8%、15.7%、5.2%、1.8%和O.2%,在经济中、上等的漳州郊区和龙海县寄生虫虫种之多,感染率之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种群及其孳生地,比较生态环境改变前后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 2009-2019年,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对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建瓯市小桥镇涤上村、东峰镇桂林村、城关镇七里街村和建阳区崇雒乡上洋村、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岭腰乡前溪村以及三明市的三元区居阳村等11处调查点进行现场采集螺、蟹,并考察其生态环境,设框(33 mm2)检测螺分布密度,计算螺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和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囊蚴采用人工感染健康犬(2只)和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序列、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基因进行鉴定。考察原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复查螺、蟹的感染率、感染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处调查点查见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等3种螺。山涧水源小沟或渗水湿地等微型生态环境为螺的适宜孳生地,螺多栖息于沟内水线上下5 mm的潮湿环境,主要附着于沟内潮湿的陈旧落叶、枯枝,其次为石块上,泥砂中较少。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56/框、179~291/框和12~266/框;各调查点均有螺查出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22%(4/1 851)、0.38%(36/9 420)、1.10%(102/9 247)。11处调查点查见福建华溪蟹、福建博特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等4种溪蟹。溪蟹多栖息于水流缓慢的山涧,白天潜伏于石块下,夜间四出觅食。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99%~96.77%,平均感染率为80.21%(231/288),平均感染度为19.8个囊蚴/蟹。PCR结果显示,囊蚴样品扩增出的ITS2序列约500 bp,与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相似性为99%;CO1基因序列约450 bp,与GenBank中宫崎并殖吸虫相似性为100%。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2只感染犬解剖后分别获得6和8条成虫,经鉴定均为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环境改变有山洪暴发、垦植、干旱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孳生地环境改变后对11处19次复查中,有10次未采集到螺,有5次未采集到蟹。5个调查点孳生地环境变化为山洪暴发所致,灾后进行7次调查均未查见螺,其中3处未查见溪蟹。11处调查点孳生地环境改变后,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6.11%(91/252),平均感染度为4.9个囊蚴/蟹。孳生地环境改变前后的感染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北部建瓯等地为斯氏并殖吸虫高度感染的自然疫源地。孳生地生态环境改变后螺、蟹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囊蚴感染率下降明显,其中山洪暴发和垦植等是影响螺、蟹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