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2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376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75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569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1993篇
内科学   1001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48篇
特种医学   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25篇
综合类   3862篇
预防医学   2097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1461篇
  9篇
中国医学   1418篇
肿瘤学   32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646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453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410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了解连云港市学校结核病流行及发展状况,为学校结核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连云港市在校学生和教师肺结核疫情数据资料,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学校结核病流行状况.结果 2008-2017年连云港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病1 11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03/10万)和病原学阳性患者年平均发病率(4.52/10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值分别为4.55和6.83,P值均<0.01),第二季度尤其是4月高发(季度及月份分布的x2值分别为68.44,94.99,P值均<0.01);病例平均年龄(20.11±7.54)岁,16~21岁为高发年龄段(74.19%);男、女比为1.87∶1;汉族最多(99.64%),其余为回族、土家族、维吾尔族.教师与学生的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rs =0.93,P<0.01);学校人群与普通人群在性别、病人来源、病原学结果、治疗分类、病原学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54,528.27,63.55,121.40,9.80,P值均<0.05).结论 连云港市学校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 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4-01~ 2018-09 我科经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 107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 骨折,其中有 18 例伴裂隙样变,手术前后应用腰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Oswestry 功能 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和椎体高度恢复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0.7±0.6mo,术前和 术后 3 d、1mo、3mo 比较 VAS 评分、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个时间段病人的比较中,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疼痛 症状明显缓解,因此,对于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 选择。  相似文献   
5.
6.
龚普阳  郭瑜婕  李晓朋  王楠  顾健 《中草药》2020,51(7):1685-1693
目的探究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花清感颗粒中11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运用DAVID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药材-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结合作用。结果金花清感颗粒"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包含154个化合物和276个相关靶点,关键靶点涉及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78个条目,主要涉及ATP结合、转录因子活化、细胞凋亡进程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127条信号通路,涉及TNF、PI3K/Akt及HIF-1等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金花清感颗粒中芒柄花黄素、豆甾醇、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等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金花清感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靶点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聚集性,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选取6个县(区),于2015—2017年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特征及聚集性。结果共筛查83 530人,检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21 362例,检出率为25.57%,其中男性、年龄较大者、农村、高中以下文化者、农民、家庭年收入<5万者检出率较高(P值均<0.001)。从不同类型看,血压高型检出率最高(19.24%),其他依次为患病风险≥20%型(5.77%)、血脂异常型(5.32%)和心血管病史型(3.29%);1、2、3、4种高危类型构成比分别为72.19%、24.31%、3.31%、0.19%,不同特征人群高危类型检出率和高危类型聚集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且高危类型呈聚集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徐晓兰  赖荣才  陈体强  石林春  陈士林 《中草药》2020,51(14):3770-3776
目的筛选赤芝三萜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方法首先克隆了FPS基因启动子,并连接至pAbAi质粒构建诱饵载体pAbAi-FPS。将pAbAi-FPS转化Y1H酵母感受态细胞构建诱饵菌。采用SMART技术构建赤芝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再将纯化的双链cDNA、pGADT7-Rec共转化诱饵菌株,筛选FPS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结果构建了含pAbAi-FPS的诱饵载体并筛选出诱饵菌株,构建了cDNA文库并转化诱饵菌株,筛选出阳性克隆37个,得到作用FPS基因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18个,包括转录因子3个、核糖体蛋白5个及其他家族蛋白10个。结论筛选出转录因子GlSNF2、GlMHR和GlZn2Cys6为调控FPS表达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FP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