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增城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主要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SARS病例与正常对照进行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X1(发病前20 d内没有到外市(县)旅行史)、X2(发病前20 d内没有到过医院)、X19(发病前没有患其它疾病)对SARS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OR值分别为0.49(0.24~0.96)、0.44(0.27~0.71)、0.39(0.23~0.68).而X10(发病前患有高血压病)和X5(发病前20 d内与确诊(或疑似)非典病例接触)具有较强的危险性,它们的OR值分别为3.67(1.02~13.14)、11.20(3.36~37.35).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X1、X5、X7(住宅类型)3个因素进入模型,其OR值分别为0.32(0.12~0.87)、22.93(2.54~207.02)、1.93(0.75~4.95).结论:SARS的发病与接触史、居住在居民楼、外出旅行史有关.高血压病人是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疾病症候群的症状监测系统已经成为对疾病(生物恐怖袭击、新发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和其他聚集性不良公共卫生事件)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的重要方法。本文将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其病原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2006年广州市报告疑似流感暴发疫情145起,波及全市12个区县,报告流感样病例5 350例,罹患率介于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共发生126起,占总数的86.90%,全部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进行标本采集的124起疫情中72起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BV型51起,H1N1型13起,未分型8起。结论广州市局部地区存在流感的暴发流行,流行优势毒株为BV型,未发现流行毒株变异情况;针对目前流行特点,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某小学2起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49%)2次均发病。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B型;6月爆发疫情采集的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7.
WHO资料显示,2003年12月以来,全球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169例,其中91例死亡.截至2006年2月,我国共确诊12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8例死亡.广州市于2006年2月底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8 d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2003年1月2日发生首例SARS病例,至5月17日末例止,与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为4.04%(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最高,为15.15%(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2.48%(7/282)。死年龄在5岁至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为主,占50%。以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最高,为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53.48%。结论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SARS患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情况及肠镜检查结局,为调整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方法] 收集、 整理 2015—2018 年广州市 40~74岁试点结直肠癌筛查数据,评价和比较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igh-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HRFQ)、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 [结果] 47 176 人参与了筛查,初筛阳性 10 608 人,初筛阳性率 22.49%;40~44 岁、45~49 岁、50~54 岁和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 21.91%(365/1 666)、20.87%(569/2 727)、20.80%(1 279/6 149)和 22.92%(8 395/36 634),差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P<0.001),其中女性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 22.58%(5 025/22 255)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女性 FOBT 参与率高年龄组高于 40~4...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病例标本来自广州市4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采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人群血清标本于3月和10月在其中一家哨点医院按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采集,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 结果 1143份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中有95份(8.31%)分离出流感病毒(H1N1型80株,B型15株);接到暴发疫情146起,罹患率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全市12个区(市)均有报告且全部来自学校。人群血清抗体H3N2、B(维多利亚系)、 B(巴拿马系)型阳性率两次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H1N1抗体10月高于3月(sup2/sup=41.94,IP/I0.05)。 结论 广州市2006年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H1N1;暴发疫情的流行高峰出现在3-4月,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流感监测; B型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仍有继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