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5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410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366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382篇
口腔科学   146篇
临床医学   1410篇
内科学   772篇
皮肤病学   845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892篇
综合类   2873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230篇
  10篇
中国医学   1076篇
肿瘤学   28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48例,给予常规顺铂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给予顺铂结合针灸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CD8+、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可改善其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其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阳虚寒凝型KOA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白介素-1 (IL-1)、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 33%显著高于对照组79. 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IL-1、MMP-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僵直、功能障碍WOM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ZSTK-47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4、6、8和10 μmol/L)ZSTK-474处理结直肠癌HT-29和HCT-116细胞24 h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出ZSTK-474在两株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的值选用浓度为4 μmol/L的ZSTK-474作用HT-29和HCT-116细胞24 h,同时设置加入等量的0.1%DMSO为对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细胞PI3K、Akt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PI3K、Akt的蛋白水平。结果:ZSTK-474可明显抑制HT-29和HCT-116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ZSTK-474可抑制HT-29和HCT-116细胞的侵袭能力,但不影响其凋亡。ZSTK-474处理HT-29和HCT-116细胞24 h后,PI3K和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ZSTK-474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且能抑制其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P2hBG、HbA1C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3±9.2)岁,采用筋膜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8.7)岁,采用相应椎体小关节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月的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腰屈曲范围(range of lumbar flexion, LFR),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患者治疗后... 更多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28例中17例来源于腹膜后,6例来源于腹腔脏器,3例来源于肠系膜,2例来源于腹壁,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痛和腹部肿块。B超和CT扫描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肿瘤≥2个24例,单发4例。根治性切除17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联合化疗16例,联合放疗14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9%和3.9%。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常多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放化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