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以1994年4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59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对其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用Logrank单因素比较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随访时间为4~131个月,平均(62.3±6.7)个月。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种植、术中输血、根治范围及清扫方法均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直径、浸润深度、术中输血、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肝转移、腹腔种植及TNM分期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有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腹腔种植、肝转移、病理分期,根治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技术及术中输血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惠红岩  周芳  周祥 《海南医学》2023,(21):3049-3055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脑血疏口服液与缺血性卒中的共同靶点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注释与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分析预测关键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的结合互作。结果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中获得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活性成分29个,作用靶点67个,其中关键活性成分包括山柰酚、β-胡萝卜苷、胡萝卜苷等;PPI网络分析获得AKT1、PTGS2、EGFR、SRC等关键靶点,其中山柰酚与以上四个关键靶点均有较高的亲和力;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主要涉及激酶活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应答、免疫系统过程等多种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性、PI3K-Akt信号通路等165个通路。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和功能的复杂网络调控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神经元损伤或凋亡及脑损伤等防治缺血性卒中,为其后续深入药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ntc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ACoAC)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特点,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数据,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上,分别在不同的视角下对ACoAC及其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取出整脑后对ACoAC各部分直径、长度进行测量、拍照,所得数据用SPN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20侧半球)共有20支大脑前动脉。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ACA-A1段后下壁发出许多穿支血管。前交通动脉形态变异很多均发出穿支血管,分别供应下丘脑、视交叉、胼胝体膝部等。Hcubner回返动脉是ACoAC发出的最粗大的穿支血管,其起源、行程变异很大。ACoAC发出很多供应视交又及视神经的穿支血管.他们大多来自ACA—A1段。结论 ①双侧ACA-A1段发育多不对称,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ACA—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ACoA形态变异很大,但与ACA-A1段发育不良关东不大,②Heubner回返动脉起源和形态堑异很大。③OC和ON的血液供应有上、下两个起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合成的一系列凡德他尼衍生物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筛选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和磺酰罗丹明B(SRB)法分别进行激酶和细胞的筛选;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并建立移植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裸鼠模型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HTRF结果显示有6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TY8115、TY8119、TY8122、TY8128、TY8129、TY8131),其中TY8115对VEGFR-2和EGFR抑制作用均好于凡德他尼;SRB结果显示这些活性化合物对选用的3种靶细胞(A431、H1975、A549)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TY8115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对非靶细胞(MDA-MB-231)生长影响很小;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TY8115没有表现出毒性反应;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TY8115对肺癌H1975具有疗效,75、150 mg/kg TY8115对H1975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4.44%、39.54%。结论化合物TY8115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发展成为一种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HONI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以重症脑血管疾病为主,共51例占48.1%;共分离出106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标本为主,共74株占69.8%;分离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90.0%,对多黏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检测,加强NSICU的消毒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腺移植术后外周血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基因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实验动物为杂种长白猪,分为3组(n=8):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移植手术为同种异体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的同时应用环孢A 骁悉 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采集受者锁骨下静脉血,抽提总RNA,RT.PCR方法检测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检测受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在术后1、3、5、7d,开腹取胰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与血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组之间受体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移植组比较,免疫抑制剂组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索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③胰腺移植术后静脉血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变化比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改变早2~d.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的变化,可以对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芦笋的脱盐和真空油炸工艺.以漂烫时间,冷冻时间,水料比和真空渗透时间为因素,通过L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脱盐工艺.通过以油炸温度,真空度,油炸时间为因素的L9(34)正交实验和甩油转速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真空油炸工艺.结果表明:海芦笋经过90 ℃漂烫漂烫6 min,再冷冻24 h,然后以水料比15∶1真空渗透脱盐6 h.经前干燥后于100 ℃,真空度0.095 MPa条件下真空油炸10 min,再以450 r/min的转速脱盐8 min后所得真空油炸海芦笋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Na2CO3质量分数、浸泡时间、过氧化酶相对酶活、热烫时间、含盐量对脱水海芦笋护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脱水海芦笋的护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芦笋在质量分数为1%的Na2CO3溶液中按料液质量体积比1 g∶8 mL浸泡15 min取出后,在95~100 ℃沸水浴中热烫7 min,此工艺的护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胰腺移植术中及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的长期存活[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尿激酶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单纯脑室外引流以及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选择性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和腰椎穿刺治疗.结果 46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出现术后并发症25例,死亡5例;50例患者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死亡6例.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12例;Ⅱ17例;Ⅲ 24例;Ⅳ19例;Ⅴ13例;Ⅵ 11例.结论 脑内血肿超过30ml时,适宜选择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术,而脑内血肿小于30ml时,适于选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根据病人情况及出血量来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