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者卵巢及输卵管组织中HCV的存在及分布。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内HCV抗原的表达及分布。结果:HCV抗原表达于卵巢的间质细胞、颗粒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HCV在输卵管组织中分布于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内。结论:HCV可感染卵巢及输卵管组织,推测可能与HCV母婴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面积3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分别统计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重型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207例,将所有患者依据是否并发行为异常分为行为异常组及非行为异常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及病史(如外伤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凝血异常史),记录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收集入院时CT及脑CT灌注等影像学资料,包括血肿量、血肿部位、血肿密度、CT中线移位、镰下疝、脑灌注缺损等资料。由专业的心身医学科医师进行精神检查,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及力量表(WAIS-RC)测试。以HAMD评分>7分为抑郁状态,记忆商及总智商<79分作为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判断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并发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73.43%(152/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性别、年龄、凝血异常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外伤史(χ^2=8.763)、吸烟史≥10年(χ^2=11.491)、饮酒史≥10年(χ^2=14.365)、脑血管病史(χ^2=11.492)、高血压病史≥10年(χ^2=13.057)、糖尿病史≥10年(χ^2=9.534)、血脂异常病史(χ^2=13.274)、病程≥3个月(χ^2=7.731)、血肿量≥30 ml(χ^2=12.763)、额颞部血肿(χ^2=21.458)、混杂密度血肿(χ^2=8.736)、CT中线移位≥5 mm(χ^2=14.572)、镰下疝(χ^2=10.396)、GCS<8分(χ^2=7.216)、额颞叶脑灌注缺损(χ^2=6.78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伤史(OR=2.164,95%CI:1.083~2.934)、吸烟史≥10年(OR=2.346,95%CI:1.191~2.835)、饮酒史≥10年(OR=2.941,95%CI:1.284~3.157)、脑血管病史(OR=3.178,95%CI:1.893~4.597)、高血压病史≥10年(OR=2.783,95%CI:1.231~2.957)、糖尿病史≥10年(OR=2.841,95%CI:1.309~3.637)、有血脂异常病史(OR=3.237,95%CI:1.794~5.124)、病程≥3个月(OR=3.957,95%CI:1.997~5.463)、血肿量≥30 ml(OR=4.875,95%CI:1.982~5.875)、额颞部血肿(OR=4.763,95%CI:1.898~5.968)、混杂密度血肿(OR=4.537,95%CI:1.795~5.362)、CT中线移位≥5 mm(OR=4.876,95%CI:1.897~5.985)、并发镰下疝(OR=4.495,95%CI:1.754~5.247)、GCS<8分(OR=4.875,95%CI:1.897~5.876)、额颞叶脑灌注缺损(OR=4.237,95%CI:1.651~4.896)是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并发行为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受外伤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病程、血肿量、血肿部位、血肿密度、CT中线移位、镰下疝、GCS、脑灌注等因素影响,有针对性给予干预可能有效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行为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架组,钢板内固定组患者27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钢板内固定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外固定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对跟骨骨折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能高,其中外固定架治疗方式简单,降低了手术切口的风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改良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45.83%,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cccDNA(P<0.01);其中HBeAg阳性组PBMCs中HBV DNA(80.00%)和cccDNA阳性检出率(45.00%)分别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61.67%)(30.00%)(P均<0.01);PBMCs中HBVDNA检测阳性者血清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VDNA检测阴性者(P<0.01)。结论改良PCR法检测表明HBV DNA不仅可感染PBMCs,且部分参与复制;PBMCs中HBVDNA存在和复制能力与HBeAg阳性相关;PBMCs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脊柱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在现代社会中呈高发趋势,其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对患者产生灾难性、危及生命的不幸与后果,家庭背负沉重的负担。在临床的处置中需要进行仔细的病情评估分析、制动、创伤高级生命支持,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力争早日手术,最大程度地解除脊髓压迫,减轻继发损伤,促进脊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胚胎中的HBV mRNA以明确HBV父婴传播的意义。方法:以慢性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后遗弃胚胎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RT-PCR检测胚胎中的HBV mRNA。结果:父亲HBV血清标志物阳性者而母亲为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9例18个废弃胚胎,在1个胚胎中检测到HBVmRNA,阳性率为1/18(5.6%),84个阴性对照胚胎中未检出特异性HBV mRNA。随访发现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和44.0%,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3.3%和9.1%,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中HBV mRNA信号阳性父亲的体外受精胚胎成功种植,但发生了早期流产;两组均未发生子代HBV感染。结论:HBV mRNA的阳性结果证实了HBV可以通过精子进入早期卵裂胚胎并在其中复制,可能是父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HBV可能会干扰胚胎的发育,进一步造成流产等不良结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38岁, 因"上腹部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收入我院。2020年11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痛, 伴恶心、呕吐, 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余无特殊不适。外院行增强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左内叶近肝门异常强化影, 考虑为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乙肝2周, 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余无特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总胆红素为586.7 μmol/L, 甲胎蛋白为5 884 μg/L, CA19-9为 2 205 U/ml。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肝门部胆管弱回声团, 考虑癌, 伴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胆泥形成, 肝硬化, 脾大。超声造影提示, 肝左内叶异常灌注, 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 伴左肝管远端癌栓形成;肝门部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近端未见造影剂进入, 考虑胆泥。上腹部MRI增强扫描提示:(1)左右肝管、肝总管、直至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 轻度强化, 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强化, 考虑胆管癌, 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周围积液。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考虑为高位胆管癌(图1)。CT血管成像提示:(1)肝...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比观察普鲁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认为2者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胺碘酮适应证广,有效率高,而心律平起效速度快,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整理近7年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进行保肝治疗、射频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单独应用上述几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单纯内科保肝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而在单纯内科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射频治疗者为8.5个月,射频治疗的同时联合NAs抗病毒者为12个月;介入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为13个月。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治疗与内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7.35,P=0.007;射频治疗与射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1.78,P=0.001;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6.43,P=0.000)。结论给予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延长其生存期,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