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青少年抑郁症常症状不典型,患儿、患儿家属及社会对该病认识普遍不足,难以正确意识疾病危害,即便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也常受到家属的阻挠,导致无法规范治疗。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和B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各45例。于基线时和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12周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抑郁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基线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基线时,两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技术和复诊要求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极大促进患儿父母掌握抑郁症疾病知识,提升抑郁症患儿父母管理技能,优化抑郁症患儿家庭管理方案,有更高的复诊意愿。  相似文献   
2.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0例入住于江西省精神病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入组利培酮组、假性经颅磁刺激合并利培酮组及真性经颅磁刺激合并利培酮组,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AHRS听幻觉量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6周及治疗第8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①相同治疗时间点真性刺激组幻听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和假性刺激组,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听幻觉症状在相同治疗方式下不同治疗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同治疗时点真性刺激组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分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和假性刺激组,治疗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相同治疗方式下不同治疗时间点变化趋势不全同(P﹤0.05);③不同治疗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TESS评分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7,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幻听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4例江西抚州地区洪灾灾后居民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一般性社会支持和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性社会支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表评估疗效.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洪灾灾后居民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05;t=-1.795,P>0.05);干预后,干预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5,P<0.01;t=-19.600,P<0.01);对照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7,P<0.01;t=-11.784,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1;t=2.764,P<0.01).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和丽  袁也丰  胡勃  郭明  钞雪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76-2777,2780
[目的]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江西省赣州地区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并与同地区妇联女性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①约有68.42%的中小学女教师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②女教师9项因子分均高于同地区妇联女性干部及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强迫、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明显;③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焦虑、敌对性、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且低于同地区妇联女性干部,不同年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患者的抑郁情绪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4月-2011年5月在南昌市东湖区美沙酮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患者进行自编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评。结果:南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患者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53.91%(207/384),SDS标准分平均为(55.03?11.05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243)、自认为经济状况好(OR=0.550)及AIDS相关知识了解多(OR=0.358)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经济压力大(OR=1.585)及有毒瘾发作(OR=1.762)是导致其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患者抑郁情绪普遍存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多个角度预防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疾病,多起病于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其终生患病率为0.4%~0.7%,病后患者学习、工作、生活受到显著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占各种疾病的第4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汉族人群D6S274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6S274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不同基因型组间,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PANS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19,P=0.000;F=4.869,P=0.000);组间LSD-t检验显示,D6S274的172bp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高于其他各基因型(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D6S274的172bp与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有关(t=47.447,P=0.000;t=12.501.P=0.000)。结论D6S274的172bD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坚持治疗才能够重见阳光,药物起效后定期复诊请医生评估疗效,调整药物或药物剂量,全程指导治疗,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重要问题说三遍),决定了患者是否能痊愈及将来是否容易复发,可惜很多患者基于某些考虑不再复诊,没有做到门诊定期复诊,常见误区及原因如下。常见误区一:我吃了几天药,感觉更加不舒服,更加烦躁,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