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心腔内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罕见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心内血栓、肺栓塞病例,病情复杂,猝死风险高,血栓和出血状态下的抗凝选择、感染状态下的原发病评估和治疗均较为棘手。经过多学科诊疗,在内科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创造手术条件并选择恰当时机完成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超声是妇科医师诊断异位妊娠的可靠检查手段,明确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要点,并与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等其他妇科急腹症相鉴别是超声诊断技术的关键。我们分析了我院2008年—2010年3年超声诊断3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超声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分析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表现特征,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68.5%;CT的定位准确率为90.8%,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74.0%;同时,我们也发现,超声和CT结合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2%,胰头癌26例,壶腹部癌19例,胆道结石16例,硬化性胆管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5例。结论超声和CT都能够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并具有相似的定位诊断能力,但两者在诊断由不同病因导致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过程中各有特点,定性能力有所侧重,同时,超声和CT相结合,取长补短,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也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金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322-4322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在产妇临产前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脐带绕颈,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绕颈,产科医师在分娩过程中加强监护,一旦出现异常,则可及时处理;如果判断不准确或不当,将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死胎等严重后果。我院2010年1月—12月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156例,现对其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disease,N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IFX治疗的10例重症和(或)难治性N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实质受累NBD,8例为多发病灶,6例同时并发脑干、大脑半球受累,起病时Rankin评分(4.1±0.88),且伴发活动性眼炎和肠道溃疡各1例。应用IFX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疗程6(1, 40)月,9例患者治疗有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Rankin评分降至(2.7±1.34)分(P=0.000 5),且4例(40%)患者影像学病变较前减轻。IFX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中位血沉由16(10, 70)mm/h下降至5(1, 13)mm/h(P=0.007),中位C反应蛋白由7.53(1.86, 60)mg/L降至1.35(0.51, 5.0)mg/L(P=0.005)。此外,患者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病变、关节炎、葡萄膜炎、肠道溃疡均明显改善。中位随访时间13(4, 40)月,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较前显著减少,泼尼松由(60.0±21.73)mg降至(21.25±14.78)mg(P=0.000 2)。结论 IFX联合传统治疗可有效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NBD。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R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9 ~76(44±13)岁,男女比例1.22∶1.以呼吸系统起病者所占比例最大,为61.8%,其次分别为耳廓(16.0%)、关节软骨(15.3%)、眼部(7.6%)、内耳系统(5.3%)、鼻软骨(4.6%)、皮肤(2.3%)和神经系统(0.8%).在整个病程中,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比例最大,占81.7%,其次分别为关节症状(77.9%)、鼻软骨病变(56.5%)、耳廓软骨病变(54.2%)、眼部病变(35.1%)、内耳系统受累(33.6%)和皮肤病变(10.7%),神经系统和肾脏的病变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占9.2%和1.5%.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者分别占38.2%和43.5%;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者分别占86.3%和82.4%.结论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个累及多系统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呼吸道是该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且呼吸系统受累是本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口腔、外阴溃疡30年,幻嗅、头晕、头痛3个月,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5d于2012年6月26日入我科.患者30年前因反复口腔溃疡、间断低热、外阴溃疡就诊于我院,诊断:白塞病,曾用泼尼松(35 mg/d)、秋水仙碱(具体剂量不详)、雷公藤(具体剂量不详)及中药(具体剂量不详)治疗,约3个月后因出现带状疱疹自行停用所有药物.2000年始间断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溃疡,诊断肠白塞病,口服泼尼松20 mg/d约1个月停药.此后口腔、咽部溃疡及腹痛、腹泻反复交替发作,每年1~3次,未规律诊治,后因咽部黏膜组织瘢痕化出现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复合微球(PLGA-PTHrP)并观察其形态表征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通过表面浸提法将不同浓度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装载到PLGA微球。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负载有效浓度PTHrP的PLGA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LGA微球形态并计算微球粒径,检测PLGA-PTHrP的蛋白释放量,并绘制释放曲线。将PLGA-PTHrP与大鼠全骨髓细胞共培养,分析复合微球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的空载PLGA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较平整,平均粒径为(56.73±7.22)μm。载蛋白微球的体外蛋白质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的释放速率在前100 h较快,释放时间可持续达300 h。载蛋白微球释放的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87.3%。实验结果显示,PLGA-PTHrP对大鼠全骨髓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出表面较平整,粒径较均匀的PLGA空白微球,使用表面浸提法及冷冻干燥法能制备出有效的PLGA-PTHrP缓释体系,该缓释体系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PTHrP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金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5-1846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腹部创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T检查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5例患者中实质性脏器损伤75例,超声诊断与其相符的67例,漏诊3例,疑诊5例,诊断符合率89.3%;非实质性脏器损伤10例,超声诊断与其相符的1例,诊断符合率为10%。结论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具有方便、快捷、可随时复查、无创性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托法替布(tofacitinib,TOF)治疗难治性血管白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5例使用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白塞病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联合应用托法替布前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影像学变化。结果5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2.8±13.0)岁,中位病程72(60,264)月。大血管受累3例,均有多发动脉狭窄和闭塞,2例同时存在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静脉血栓;主动脉和心瓣膜受累2例,主要表现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扩张导致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均有血管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史,其中3例有多次手术史。使用托法替布前,5例患者经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病情进展,新发大血管病变或术后并发症。联合应用托法替布5~10 mg/d,随访(10.6±7.7)个月,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新发血管病变,主动脉和瓣膜受累的2例患者病情平稳,心功能恢复。炎症指标显著下降,ESR由21(7,101)mm/h降至5(1,11)mm/h(P=0.028),hsCRP由21(1.24,67)mg/L降至0.5(0.32,1.3)mg/L(P=0.018)。泼尼松剂量由8.5(5~10)mg/d减至6.5(2.5~10)mg/d,环磷酰胺均得以减量,4例实现托法替布减量。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难治性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的白塞病,联合使用托法替布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激素用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