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 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颈淋巴转移患者使用该皮瓣的肿瘤安全性、皮瓣的制备方法等方面。为统一和规范SMIF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集中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智慧,达成专家共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重建上颌骨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重建上颌骨的方法。方法2003年9~10月,对2例上颌骨缺损患者行髂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同期骨结合式种植体植入术,其中1例为二期重建,1例为即刻重建。结果2例患者随访8~9个月,上颌骨外形满意,无口鼻漏,语音清晰,完成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咬合关系佳,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骨缺损,不仅可以用软组织封闭口鼻漏,口腔上颌窦漏,恢复面部外形,还可以用骨组织重建上颌骨,牙槽骨等结构,同时利用种植体进行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在上颌骨重建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物可吸收左旋聚乳酸微夹板螺钉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强度生物可吸收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冲压制成的促进骨结合微夹板系统已投入临床运用。本文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临床治疗颌骨骨折、下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牙槽嵴萎缩患者50例。常规进行骨折固定及骨切除术。选择大小合适的PLLA微夹板,热无菌生理盐水浸泡或热空气使之软化可塑。皮质骨上钻直径1.5 mm的孔,用螺纹直径为2.05 mm的螺钉攻入孔内。除下颌中份骨折外,所用PLLA微夹板数同金属微夹板。术后颌间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两种服药(散利痛)方案的镇痛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按时服药组)在拔牙术后早期预防性服药,对照组(按需服药组)在麻醉消失后出现疼痛时服药,比较两种服药方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24h内睡眠质量及平均用药片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48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h、3~7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体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镇痛效果更佳;试验组24h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两组服用止痛药的平均片数基本一致(P〉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牙预防性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创伤、畸形、肿瘤造成的骨缺损常需进行骨移植。自体骨移植骨修复效果好,但可引起供区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供体材料有限。异体骨移植也存在植入后排斥,吸收和病毒感染等不足。因此,开发具有骨诱导活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尤为重要。本文将人重组骨形成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包被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胶囊内植入鼠股骨缺损,探讨rhBMP-2/PLGA胶囊的骨诱导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Fas转染和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裸鼠体内移植瘤形成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脂质体法以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fas转染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部分转染细胞行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未转染细胞、Fas转染细胞、Fas转染抗体处理细胞分别接种裸鼠皮下。观测移植瘤生长,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肿瘤细胞Fa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及Fas蛋白表达。结果 Fas转染和抗体处理延迟肿瘤形成,抑制肿瘤增殖。Fas转染上调移植瘤Fas mRNA表达,提高Fas蛋白表达强度和凋亡指数,但不影响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抗体处理不影响Fas mRNA和蛋白表达,但可提高凋亡指数,降低增殖指数。结论 Fas转染抑瘤效应是上调Fas转录和表达、促进凋亡的结果。抗Fas单克隆抗体抑瘤效应则与激活凋亡和抑制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口腔鳞状细胞癌Fas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Fas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Northern 杂交、双参数流式术(TUNEL法)检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鳞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水平。结果 5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均有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05),与口腔鳞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凋亡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口腔鳞癌中 Fas基因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及细胞凋亡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糖酵解活性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及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方法利用10 ng/mL TGF-β1处理TSCC SCC9细胞1、2、3 d,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葡萄糖和乳酸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处理1、2、3 d后糖酵解关键酶表达变化;应用10 ng/mL TGF-β1处理TSCC SCC9细胞2、4、6 d,在倒置显微镜下定时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诱导2、4、6 d后EMT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Snail和Slug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同等培养条件下未经TGF-β1处理的为对照组。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在TGF-β1诱导条件下,TSCC SCC9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在2和3 d时[(34.1 ± 1.2)、(47.1 ± 2.3)mmo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 d= 17.941,P2 d= 0.003;t3 d= 24.430,P3 d= 0.002),同时SCC9细胞乳酸生成量在2和3 d时[(46.4 ± 1.0)、(60.2 ± 2.0)mmo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 d= 50.230,P2 d= 0.005;t3 d= 26.883,P3 d= 0.004);TGF-β1处理后,糖酵解关键酶HK2表达在2和3 d时(1.21 ± 0.04、1.30 ± 0.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 6.111,P2 d= 0.026;t3 d= 6.423,P3 d= 0.023);糖酵解关键酶PKM2表达在2和3 d时(1.048 ± 0.002、1.071 ± 0.0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d= 20.693,P2 d= 0.072;t3 d= 9.875,P3 d= 0.081);糖酵解关键酶PFKP在2和3 d时(0.820 ± 0.010、0.839 ± 0.03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 d= 21.829,P2 d= 0.020;t3 d= 9.853,P3 d= 0.022);糖酵解关键酶GLUT1表达在2和3 d时(0.503 ± 0.007、0.589 ± 0.019)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d= 30.693,P2 d= 0.015;t3 d= 21.173,P3 d= 0.012)。在TGF-β1诱导下,与对照组相比,TSCC SCC9细胞从鹅卵石状变为长梭形,同时EMT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在2、4和6 d时(0.69 ± 0.03、0.67 ± 0.04、0.65 ± 0.04)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d= 7.187,P2 d= 0.019;t4 d= 6.631,P4 d= 0.022;t6 d= 6.690,P6 d= 0.022),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1.089 ± 0.134、0.706 ± 0.025、0.620 ± 0.010)表达在2、4、6 d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升高(t2 d= 6.948,P2 d= 0.020;t4 d= 16.710,P4 d= 0.004;t6 d= 6.157,P6 d= 0.025),EMT转录因子snail在2 d时(1.14 ± 0.17)表达与对照组(0.77 ± 0.10)相比表达升高(t= 3.794,P= 0.015),EMT转录因子slug在2 d时(1.85 ± 0.11)表达与对照组(0.93 ± 0.02)相比表达升高(t= 15.385,P= 0.014);与对照组(20.0 ± 2.0)相比,TGF-β1处理后细胞迁移能力(45.7 ± 11.6)显著增加(t= 4.529,P= 0.017),细胞侵袭能力(58.7 ± 5.0)较对照组(22.3 ± 1.5)明显升高(t= 15.571,P= 0.015)。 结论TGF-β1增强糖酵解,并促进TSCC细胞EMT及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