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核因子 —κB(NF—κB)p6 5及IκBα表达的变化及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 9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溢安组。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术后 3h、6h、1 2h、1d、4d、7d分别观察NF—κBp6 5和IκBα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 3h即可见NF—κBp6 5和IκBα表达增强 ,1d后显著增多 ,4d达高峰 ,7d迅速下降。脑溢安组表达规律与模型组一致 ,但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NF—κBp6 5的表达和增加IκBα的表达 (P <0 .0 1 )。结论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NF—κBp6 5和IκBα表达增强 ,脑溢安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溢安对试验性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时空分布及中药脑溢安的影响。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向脑内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 0 .4U建立脑出血模型 ,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脑出血后 3h、6h、12h、1d、4d、7d ,14d七个时间点VEGF的表达变化 ,以阳性细胞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脑出血 3hVEGF开始表达 ,6h增强 ,12h及 1d阳性细胞达到高峰 ,4d开始下降 ,到 7d和 14d仍有少量表达。脑溢安组在 6h、12h、1d、4d高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脑内VEGF表达增加 ;脑溢安可上调脑出血后VEGF的表达 ,可能是其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环维黄杨星D对脑缺血再灌注NPY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NPY)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实验,用线栓法制成一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复流实验的实验组.实验组根据脑缺血6h后复流6、72、168h不同时间,用放免法和透射电镜分别测定上述不同时间大鼠脑组织NPY水平与细胞超微结构;观测不同时间点的脑梗塞的面积、脑含水量.结果:CVB-D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PY的含量、脑含水量及梗塞面积.结论:CVB-D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NPY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的动态变化度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5例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60名)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病人不同病期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D-二聚体和CD62p水平与梗死面积成正相关。结论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升高,这与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有关。测定血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对ACI病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经黏蛋白与中枢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黏蛋白(Neuroean)是由神经元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神经黏附分子和神经元胶质细胞黏附分子结合,调节细胞连接,影响轴突生长。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Neurocan的表达增加,并抑制轴突生长。Neurocan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损伤后的修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电针抗脑缺血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勿庸置疑,从国内外电针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干预作用的研究发展现状出发,就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干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4的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相关文献,检索词“electilc needle,axon growth and inhibitive factor”,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5—04期间的与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电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和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文献,29篇为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综述。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共32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 资料综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的突出作用是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形成,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双重功能。①脑缺血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可以看成是成年脑内神经发育过程的重新启动,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轴突生长抑制性蛋白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在神经损伤时表达则阻止成年动物神经再生的活性和轴突再生。轴突生长除受生长抑制蛋白调控外,还受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是其中的代表。②电针与轴突生长相关因子:针刺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塞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t-1的表达。 结论:神经再生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与生长抑制蛋白的调控和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电针通过调控轴突生长因子而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缺血损伤的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赛英  黎杏群  顾卫  谭锋 《医学综述》2006,12(7):401-40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所知唯一作用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在血管发生中处枢纽地位。它选择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它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VEGF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CVB)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不同时间脑组织神经肽Y(NPY)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模型,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复流实验组;观察CVB对脑缺血6h后再灌注6、72、168h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NPY表达、含水量、梗死面积百分率、行为学评分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治疗组),并与生理盐水处理者(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结果对照组脑缺血-复流6h后脑组织NPY、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升高,72h上升至高峰,脑梗死面积百分率亦急剧增加,168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电镜显示,对照组脑缺血-复流上述不同时间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元和血管壁的超微结构损害,脑缺血-复流72h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大鼠脑NPY、含水量及梗死面积显著降低,受损脑组织神经元和血管壁的超微结构亦明显改善。结论NPY可能参与了RHRSP急性缺血-复流性脑损伤病理过程,CVB对脑缺血脑损伤RHRSP大鼠NPY、水肿与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小儿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笔者自1994年6月~1999年4月,采用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4例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12岁,其中3~6个月者22例,7~11个月者30例,1~2岁者34例,3~6岁者28例,7岁~12岁者10例。所有患儿均经小儿神经科确诊。2 治疗方法2.1 针灸主穴:百会、四神聪、大椎、哑门、风府、身柱、命门、肾俞、脾俞。配穴: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合谷、康复(奇穴、梁丘上一横指)、瘫痪(奇穴、伏兔下三横指)、足三里、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用脑溢安血清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加以干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核因子(NF-κB)、κB抑制蛋白(I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过氧化氢损伤后即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及IκBα表达即增加,2小时后ICAM-1表达也上调,脑溢安及PDTC均可下调NF-κB及ICAM-1表达,上调IκB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到的结果一致.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损伤后,NF-κB作为活化因子参与ICAM-1的调控;抑制NF-κB及ICAM-1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