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浓度变化,了解透析方式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60例MHD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按透析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2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组32例,使用Fx80聚砜膜进入HFH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28例,使用F6聚砜膜进入HP+HD。在所有患者均接受透析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2组患者血样检测BUN、SCr、β2-MG、Alb、IL-1、IL-6、CRP及PCT水平,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2组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比较,BUN、SCr、、Alb水平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IL-6、CRP、PCT、β2-MG水平比较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更好的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起步较晚,其原因一是免疫学检验的发展晚于临床,血液,生化等检验学科;二是标准物与质控物的制备比较困难;三是相当多的试验在初期只是定性,逐步发展成定量,但多是几何级数的定量;四是免疫检验的定量仪器不多。因此,免疫检验的质控仍处在初期阶段。早在1963年Bozsosky 就发现同一标本在19个实  相似文献   
3.
细菌日益增多的β内酰胺酶的名称常使人困惑,因其命名无规律可循。酶的氨基酸组成并非命名的完全依据。如截至2006年底的现有152个TEM酶和88个SHV酶,同类酶间的氨基酸只有1—7个差异;而现有的53个CTX—M酶和22个IMP酶,同类酶间的氨基酸有20%的不同;甚至OXA酶间可有80%的不同。β内酰胺酶的命名基本是英文字头或字的一部分,依据酶所作用的底物、生化特征、来源的菌株、特有的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发现地或医院名或首例发现患者名或发现者名等。有些酶的名称并不恰当,如PSE酶的名称为假单胞菌特异性酶,但其后不久就在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杆菌中发现,但仍在沿用。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细菌感染是常见病,病原菌的检出,感染的定位及抗菌治疗的指导均有赖于细菌学检查。近年来,在检查方法上有许多进展,兹简介如下。一、菌尿的化学检查应用较广的硝酸盐和TTC 还原试验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但商品化试纸仍在应用。较新的方法是以白细胞酯酶试纸检查因感染而在尿中增多的白细胞,如Chemstrip,Leukotest 等。菌尿时尿中乳酸定量  相似文献   
5.
盘内臭氧灌洗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盘内臭氧灌洗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衣原体(简称Ct)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临床上可以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沙眼衣原体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染,引起新生儿结膜炎,肺炎,并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死亡等。据报道,全球每年有5千万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我国的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在女性Ct初期感染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导致严重的合并症,Ct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检测,由于各地实验室条件各异,操作者水平不同,现有的检测方法多样,但是,主要有3大类:细胞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优势和局限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的原理与方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临床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而最佳证据的寻求必须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全部资料进行荟萃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验证和修正。如此循环上升使医疗决策更符合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诊断脑损伤而开展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所谓脑损伤标志物是指在脑损伤时可释放人脑脊液和血液中、且可检出的物质.目前研究较多的标志物如下.  相似文献   
9.
[英]/JohannesS…∥ClinChem.-1995,41(7).-979-985作者等研究了一种新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法。通过制备适当的纤维蛋白凝胶,再将血浆标本30μl加在凝胶面上部。用405nm波长记录凝胶的吸光度值,经25℃孵育17h后,重新测定405nm吸光度值。吸光度的减低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量成比例,据此可测定激活物的活性。本试验的关键是如何制成最适的纤维蛋白凝胶结构。许多因素可影响纤维蛋白凝胶结构的形成。其中包括凝血酶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Ca~(++)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溶液的电导率。形成粗纤维蛋白凝胶最适宜条件是:每升0.001…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长相关蛋白43是一种与轴突生长相关的蛋白,在促进神经发育、轴突再生、突触生长、结构与功能重建等方面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中药环维黄杨星D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环维黄杨星D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环维黄杨星D是从中药黄杨宁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环维黄杨星D粉剂由南京小营药制药厂生产提供,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号ZYB20796057。SD大鼠120只,清洁级雄性,鼠龄两三个月,体质量90~120g。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不施任何处理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空白组20只、仅作手术创伤的假手术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40只和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40只。②线栓法复制一侧大脑中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后分别每天腹腔注射环维黄杨星D6.48mg/kg加生理盐水1.5mL,2次/d;对照组中的各小组则同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次,用法同治疗组;各组每天两次注射时间相隔7h。各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第1,7,14,30d处死。③制作脑片,用原位杂交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情况。②脑缺血再灌注2h后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结果:1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免疫原位杂交结果:各组大鼠脑内海马结构,可以检测到表达较弱的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表达丘脑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阳性表达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肿周围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情况:在空白组、假手术组未见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1d出现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阳性细胞,7d明显增多,14d逐渐减少,30d仍有表达但明显减少,各时问点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血肿周围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情况: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自造模后,1d可见海马区较多的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阳性细胞,7d达到高峰,14d后逐渐下降.30d表达明显减少,但仍较假手术组明显多;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阳性细胞在各个时间点均比模型组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环维黄杨星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轴突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