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对66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32ml,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4d,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为5d,住院时间平均为18d,术后10d内有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肺部感染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6例.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医学中心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基于膜解剖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3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80 min,平均(186.1±44.4)min;术中出血量5~60 mL,平均(17.0±14.2)mL;淋巴结数量5~21枚,平均(12.6±4.5)枚;住院8~17 d,平均(10.3±3.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性较好,可行性高,术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认真,具备必要的手术器械,配合规范默契,完全可复制,适合在非医学中心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腹膜外外翻式结肠造口在Miles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行Miles手术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 ,若肠造口不当 ,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院自 1997年 2月至 2 0 0 3年 10月在Miles手术中采用经腹膜外外翻式结肠造口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 ,男性 47例 ,女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3例,就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中蛋白激酶B (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0、1、5、10、20、40、60和8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迁移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侵袭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AKT和PI3K mRNA的表达,增加Ca...  相似文献   
6.
在腹部损伤中,结肠损伤由于结肠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往往处理较为复杂.我院1999年至2009年选择性对22例结肠损伤患者进行蕈形胶管结肠造口,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例 1,男 ,49岁。右中上腹不适10余年入院。门诊胃镜检查提示 :十二指肠球部平滑肌瘤 ,1 0cm×1 2cm大小。入院后在内镜下行肿瘤摘除术 ,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提示恶性。遂在全麻下行远端胃大部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切除、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 ,病理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内侧壁类癌。随访 7年仍存活。例 2 ,女 ,5 0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伴返酸、嗳气 3个月入院。门诊胃镜检查提示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息肉 ,0 4cm× 0 4cm大小。内镜下行局部切除 ,病理检查为十二指肠类癌。入院后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类癌切除、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外瘘并发症治疗。方法对27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3例因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4例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处理十二指肠外瘘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该病早期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凶此早期确诊较困难。我院1980~2004年共收2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男18,女9)例,年龄25~75 (平均52.5)岁,其中50~75岁者17例(62.9%)。从首次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大多在出现症状1~2个月后就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省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网络数据库形式收集2019年湖北省15个市(州)62家医院7 4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 749例, 女性2 725例, 中位年龄62岁(范围:17~96岁)。根据患者入院第1次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前和术后贫血, 90~<120 g/L(男性)或90~<110 g/L(女性)为轻度贫血, 60~<90 g/L为中度贫血, <60 g/L为重度贫血。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38.60%(2 885/7 474), 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1.40%(4 589/7 474)。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6.86%(775/2 885),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4.93%(685/4 589)。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医院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6.12%(649/2 485)、32.32%(85/263)、29.93%(41/137),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