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急进性肾炎和新月体肾炎的病因、临床以及病理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总结1987年至2002年临床诊断急进性肾炎或病理诊断新月体肾炎的4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以学龄儿童多见,60.5%为原发性肾脏疾病,绝大多数表现为浮肿、少尿、高血压、肉眼血尿及肾病水平蛋白尿。部分(24.0%)急进性肾炎的肾脏病理为非新月体肾炎,包括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Ⅳ型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而部分(32.1%)新月体肾炎的临床表现为非急进性肾炎,包括肾病综合征(肾炎型)、急性肾炎综合征及慢性肾脏疾病。予正规治疗的25例患儿中,44.0%的患儿肾功能恢复,44.0%的患儿肾功能好转。结论 急进性肾炎是临床诊断,新月体肾炎是病理诊断,两者并非完全一致;积极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肾脏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急进性肾炎或新月体肾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大肠癌流行状况,为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的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样本区常住全人口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参考李世荣和郑树的调查表,以确定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②粪隐血试验样本区常住全人口进行免疫法粪隐血试验(胶体金检测试纸法);③全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症状人群和粪隐血试验阳性者接受全大肠镜检查;④大肠癌登记报告样本区医院建立大肠癌诊断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⑤样本区建立人口死亡原因登记制度公安部门完成.[结果]样本区常住全人口共50 552人,实际调查人数33 921人,普查应答率为67.10%;粪隐血阳性1 521例,阳性率4.48%.需内镜检查1 920人,实际镜检1 465人,镜检应答率为76.30%.镜检结果大肠癌4例、大肠腺瘤89例、其他息肉308例、细菌性痢疾11例、阿米巴痢疾5例、结肠孤立性溃疡3例、结肠黑变病2例、结肠憩室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痔疮129例、肛裂3例.[结论]样本区大肠癌患病率为15.46/10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效应状况及不同激素效应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4h尿蛋白定量≥50 mg/kg,血浆清蛋白<25 g/L)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随访1年以上者,根据患儿对足量激素的效应分为4周内转阴组、4~8周转阴组和8周耐药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临床表型、并发症、激素不良反应和严重预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或死亡)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共1 059例患儿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效应明确者841例,其中4周以内转阴者603例(71.7%,603/841例),4~8周转阴者34例(4.0%,34/841例),8周未转阴者204例(24.3%,204/841例),初次治疗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13.2±8.9)d,中位转阴时间10.0 d.对随访病程1年以上的369例行进一步分析,4周内转阴组276例(74.8%,276/369例),4~8周转阴组18例(4.9%,18/369例),8周耐药组75例(20.3%,75/369例).3组性别分布相似,起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内转阴组、4~8周转阴组和8周耐药组起病年龄分别为(5.2±3.3)岁、(5.7±3.3)岁和(6.6±3.8)岁.4~8周转阴组(单纯型83.3%,15/18例)与4周内转阴组(单纯型95.3%,263/276例)均以单纯型为主,与8周耐药组(单纯型45.3%,34/7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周转阴组(11.1%,2/18例)与4周内转阴组(4.3%,12/276例)及8周耐药组(0)比较,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组间其余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内转阴组(1.4%,4/276例)、4~8周转阴组(0)和8周耐药组(16.0%,12/75例)比较,严重预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71.7%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足量激素治疗4周内尿蛋白转阴,4周内尿蛋白未转阴者14.3%的患儿继续足量激素治疗可能在8周内转阴,其余患儿即使足量激素治疗8周尿蛋白亦不能转阴.足量激素治疗8周内转阴患儿以单纯型为主,预后较好,8周耐药者以肾炎型为主,预后较差.对于足量激素治疗4~8周内转阴的患儿需警惕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并完善儿童腹膜透析管的置入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透析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外科行儿童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病例,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共51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置管术方式不同分为大网膜未切除组23例、大网膜部分切除组28例。未切网膜组采用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手术方法,术后堵管5例,堵管率21.74%(5/23);大网膜部分切除组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无堵管病例,无二次手术病例,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49,P=0.009)。全部51例患者无术后感染病例。结论经右侧腹直肌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并发症明显减低,减少患儿多次手术痛苦,利于腹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和广州南方医院(2004年~2006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肿瘤者、年龄为50~79岁的连续性资料.结果 72.0%近端大肠肿瘤患者在其远端大肠未发现相应肿瘤性病变,其中男性该比例为66.5%,女性为82.3%;50~59岁、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74.7%、72.0%、67.9%.远近端大肠高级别癌灶比例分别为5.1%和15.8%(P<0.01).结论 近端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较远端大肠癌高;如果乙状结肠镜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将导致72.0%近端大肠肿瘤漏诊.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大肠癌临床特征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各数据库1995-2005年间所有公开发表的有关青年大肠癌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近10年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青年大肠癌缺乏统一的年龄标准,多数以30岁为标准.大肠癌患者中有11.26%为青年人.青年大肠癌男女比例为1.29∶1,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便血/黏液血便(37.32%)和大便习惯改变(20.69%).病变部位20.48%位于右半结肠,19.66%在左半结肠,直肠占59.85%,直肠是青年大肠癌的主要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腺癌(包括高/中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37.65%,低分化腺癌20.03%,黏液腺癌28.71%,印戒细胞癌7.11%,未分化癌4.27%,其他2.23%,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未分化癌等高恶性肿瘤占60.11%.Dukes分期,Dukes A 4.54%,Dukes B 23.95%,Dukes C 43.57%,Dukes D 27.93%,Dukes(C+D)占71.50%.青年大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27.51%,预后较差.结论:青年大肠癌症状隐匿、进展快、预后差,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放大内镜对大肠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 ,对病灶喷洒靓胭脂 ,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 ,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 在 194处病灶中 ,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 10 0 %、93 3 %、90 9%、10 0 % ,总病理符合率为 96 1%。结论 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 ,可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 ,预测癌的浸润深度 ,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最先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提出 ,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型病变。此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 ,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 ,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其定义为直径 10mm以上呈侧向扩展 ,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浅表型病变 ,包括颗粒集簇样病变及非颗粒型病变。LST在病变形态及发生发展上不同于一般腺瘤 ,有一定的特殊性 ,与大肠癌关系密切[1] 。现将我院常规肠镜检查发现及处理的 9例LST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 2 0 0 1年 12月 12日至 2 0 0 2年 7月31日在我院作肠镜检查患者共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RVH患儿,分析贻误诊治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对RVH的诊断价值。结果①29例确诊RVH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8例,女11例。起病年龄0.5~15岁,平均年龄(7.0±4.4)岁。从首发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为15d至7年,平均确诊时间11个月。9例(31.0%)患儿起病6个月后确诊,曾分别被误诊为胃肠炎、癫、肾脏和心脏疾病等。3例患儿以头痛伴呕吐起病,补液出现抽搐后发现高血压。首发症状以头痛(10例,34.5%)、呕吐(10例,34.5%)和抽搐(9例,31.0%)多见。起病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82和127mm Hg。②单侧肾动脉狭窄25例,双侧肾动脉狭窄4例。23例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其中17例单侧肾动脉狭窄患儿中10例超声检查显示双肾长径相差〉1.5cm;血管超声对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31.3%(5/16例);CT对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50.0%(3/6例);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受损检出率为93.8%(15/16例)。通过肾血管超声检查确诊4例,通过肾动脉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诊1例,通过肾动脉超声检查和肾动脉MRA检查确诊1例。③16/18例(88.9%)卧位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12/29例(41.4%)存在低钾血症。10/29例(34.5%)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论儿童RVH贻误诊断率较高,对于有头痛、呕吐和抽搐者应首先测量血压,尤其在补液治疗前。肾动态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患侧肾功能受损,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增高、低钾血症、双肾大小不对称对于诊断具有提示意义,肾血管超声和CT检查敏感度有限,可疑患儿应尽早行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RVH后应尽可能进行病因诊断,尤其应确定是否存在大动脉炎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