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沙坦长期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AT1)拮抗剂氯沙坦 (Losarta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管结构的影响及在减缓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潜在作用 ,并探讨在高血压血管壁增厚的过程中醛固酮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 10周龄SHR 16只 ,随机分为Losartan(SHRLOS)治疗组和对照组 (SHR) ,另选 10只同龄Wistar鼠作为正常对照。腹主动脉插管测定收缩压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 ,计算血管中膜 /内径比 ,用光镜观察各组主动脉的结构变化 ;行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反向高效液相 (HPLC)纯化和放免检测氯沙坦对血管局部合成醛固酮的影响。结果 :SHRLOS组收缩压 (SBP)与SHR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0 1) ;其血管中膜 /内径比较SHR组显著降低 ,但仍高于Wistar组 ,血管壁结构接近Wistar组 ;SHRLOS组血管AngⅡ与SHR组无差异 ,醛固酮水平降至Wistar组。结论 :氯沙坦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 ,逆转血管重构是其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对NF-κB表达及活性水平的影响,并对其阻滞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4E mRNA翻译起始点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人大肠腺癌细胞LS-174T.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EMSA用来比较eIF-4E阻滞前后NF-κB活性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S-174T细胞凋亡.结果eIF-4E被阻抑表达后,NF-κB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也有显著下降.伴随eIF-4E表达和NF-κB活性水平下降,LS-174T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本试验证明NF-κB受eIF-4E的翻译调控,eIF-4E的抗凋亡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活性来实现的.此结论对于结肠癌试验性和肿瘤临床的基因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尼美舒利片溶出度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世顺  郑辉 《中国药业》2004,13(7):47-48
目的:筛选尼美舒利片的最佳处方工艺,提高其溶出度.方法:考察粘合剂浓度、研磨时间、压片力对尼美舒利片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按照筛选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尼美舒利片溶出度大为改善,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该方法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p53、K-ras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研究68例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组织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7.1%和44.1%,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13.2%和7.4%),20例正常组织中未检出p53、K-ras基因突变,大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p53、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p53、K-ras基因突变与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作用进行拆方研究,明确该方配伍的科学性。方法以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为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左归丸拆方为不同组方,观察各组方对模型小鼠卵巢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的效果。结果方中熟地、炒山药、川牛膝均是影响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选择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的最优配方为熟地:炒山药:川牛膝(18:9:9)。结论优选后的配比与传统中药方解较为一致.配比可行。为本方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剂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枫香槲寄生总黄酮吸附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 AB-8型树脂对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2.55 mg·ml-1,上样液pH为3,吸附流速为3 BV·h-1,洗脱剂为60%乙醇.结论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在所确立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纯度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肿节风注射液中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个批次的肿节风注射液总有机酸含量(以反丁烯二酸计)每支在3.06~3.16 mg之间,RSD=1.20% (n=6),反丁烯二酸加样回收率为96.28%~101.5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肿节风注射液中总有机酸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富集纯化前上样液参数pH值、氯化钠浓度、时间等对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用UV、TLSC分别测定3种不同上样液在不同时间段的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3种上样液放置72 h后,人参皂苷Rg1含量均增加(P<0.01);三七皂苷R1含量均减少(P<0.05);人参皂苷Rb含量变化无差异;pH5.5上样液和pH 7.0上样液中的总皂苷含量均增加(P<0.05),pH5.5且含4%氯化钠的上样液中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富集纯化过程中,上样液的pH值、无机盐浓度和时间对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表达的改变,及其表达是否与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炎症程度相关。同时也讨沦了HPSE表达在UC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为13名健康成人,确诊的28例UC患者中25例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11例、缓解期14例,并对24例的病理组织学炎症进行分级,Ⅲ、Ⅳ级10例,Ⅰ、Ⅱ级14例。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对不同分组的HPSE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PSE在正常对照组肠黏膜中无表达,在缓解期和病理分级Ⅰ、Ⅱ级的肠黏膜中均呈现低表达,而在活动期和病理分级Ⅲ、Ⅳ级的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升高。结论HPSE在UC肠黏膜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可能在UC肠黏膜上皮重塑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HPSE抑制剂则有可能用于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