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介绍 1.1 病例 患者,男性,18岁.于2006年5月26日在扑救林火过程中火焰烧伤头、面、颈、四肢、背部,伴口鼻内吸入.伤后6 h送至当地医院行股静脉切开、补液、抗感染、气管切开、四肢切开减张、局部清创包扎、面部创面涂磺胺嘧啶银霜等治疗.伤后2 d,空运转送至我院.  相似文献   
2.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搜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总结和分析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异体皮的使用情况。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度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患者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自用用,共使用皮肤面积达3604260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近三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难愈性创面细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口修复病区349例难愈性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对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难愈性创面最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1%)、铜绿假单胞菌(15.4%)、大肠埃希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1.7%、93.1%;(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分别为50%、58.3%、70.8%。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缺乏高度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常规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种方法对压疮组织细菌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口修复中心收治的压疮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使用10倍梯度稀释平板滴种法测定两组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8.1±1.5)×107 cfu/g;治疗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3.9±1.6)×107 cfu/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831,P<0.01).结论 与常规换药治疗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明显减少创面细菌量.  相似文献   
5.
蔡建华  郝岱峰 《医学争鸣》2007,28(11):1041-104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面颈、躯干双臀、四肢烧伤伴咽喉痛、声嘶3 d转诊入院.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躁动、呼吸困难,伴喘鸣,氧饱和度低,双肺听诊有明显湿罗音(未见粉红色泡沫痰). 面颈、躯干、四肢可见25%烧伤创面,呈皮革焦痂状,可见坏死静脉网.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调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三科暨创面修复中心糖尿病足住院病例的相关诊疗信息,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三科暨创面修复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足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资料、病程、创面信息、治疗方式和结局。描述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性别、病程、治疗方式等因素对创面细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最终纳入研究505例患者,男321例,女184例。(1)患者平均年龄(64.112.9)岁,61~7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157例,31.1%),女性患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F=22.532,P<0.001)。(2)入组患者均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381例(75.45%),高血压病318例(62.9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8例(33.27%),陈旧性脑梗死150例(29.70%)。(3)急性创面119例,慢性创面386例。(4)患者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为足趾(48.9%)、足底(16.2%)、足背(14.7%)、足踝(11.1%)、足跟(9.1%)。(5)1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创面微生物学检查,其中135例(84.38%)为阳性,急性创面多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慢性创面多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χ2=7.860,P<0.05)。(6)30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67例患者行单纯负压吸引治疗,137例患者行单纯换药治疗,165例(32.67%)患者治愈,268例(53.07%)患者好转,71例(14.06%)患者未愈,1例(0.198%)患者死亡,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纯负压吸引、单纯换药治疗(χ2=135.614,P<0.001)。 结论患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年龄集中在51~70岁,男性患者居多,女性患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患者多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需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创面常见发病部位为足趾、足底、足背、足踝、足跟。创面合并微生物感染率非常高,抗感染治疗要及时、合理。相比单纯负压吸引、单纯换药治疗,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开胸术后纵膈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开胸术后纵膈感染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9.5±19.4)岁,入院后积极进行外科清创并进行PRP填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并结合检索相关文献,对纵膈感染的PRP治疗进行系统性陈述。 结果29例患者经Ⅰ期手术愈合,愈合时间14.0~25.0 d,平均愈合时间(18.0±1.2) d;2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42、45 d;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开胸术后纵膈感染治疗难度大,治疗方式多样,难以统一;PRP凝胶既能彻底填塞死腔,又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及抗感染力强的特点,能使创面得到良好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操作简便、积极有效的手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在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采用组织缺损分类法,按照清创后组织缺损的立体形态将藏毛窦分为"V""A""U"3型,分别采取直接缝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充直接缝合和皮瓣修复的手术方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无皮肤组织坏死及创面裂开,切口愈合时间为(15.1±3.2)d。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按照"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对清创后骶尾部局部组织立体形态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实行个体化及科学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创面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的深度创面,兼顾功能和外观修复的方法 .方法 23例重度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3(17~46)岁,为深Ⅱ~Ⅳ度烧伤,总面积15.7%±13.9%(6%~75%)TBSA,均伴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23例中气管切开14例;伴少尿性肾功能不全1例;面部严重烧伤12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0.5%~3% TBSA;手部严重烧伤20例(计39只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1%~4% TBSA.伤后3天,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行手部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伤后2~3周,行面部剥痂、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皮片成活良好,面部重要器官和手部的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美容和整形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颜面、关节等功能部位的创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