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TA系统作用。方法用5%高氯酸萃取兔胸腺组织,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蛋白,用Tricine-SDS-PAGE、AU-PAGE和Dot-blot进行鉴定。采用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检测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TA系统的结合作用;平板菌落记数法检测TA系统激活或非激活条件下,菌体过表达重组HMGN2和对照组对细菌存活百分率的影响。结果HMGN2可阻滞mazEF基因的泳动速率,且随HMGN2浓度增加,阻滞作用增强。利福平激活TA系统,菌体过表达重组HMGN2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菌存活量减少约30%,有统计学差异。而头孢哌酮不能激活TA系统,过表达重组HMGN2组和空质粒组CFU%分别为70.2%、68.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HMGN2可加强mazEF系统介导的细菌程序性死亡;HMGN2对TA系统的作用也可能是其抗大肠埃希氏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杜润滋  邓璐霞  黄宁  罗朝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23-3726,3729
[目的]筛选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与α防御素HNP-1成熟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成功获得HNP-1成熟肽基因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同时提取胎肾上腺RNA,SMART技术制备人胎肾上腺cDNA文库,并采用Matchmaker 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从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HNP-1成熟肽相互作用的蛋白。最后通过PCR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测序,而后经回转实验,GST pull down以及免疫共沉淀再次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T7-HNP-1以及胎肾上腺cDNA文库并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筛选获得HNP-1成熟肽相互作用的蛋白-melanocortin 2 receptor (ACTH-R),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Tramembrane trafficking protein(TMP2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最终选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且经GST pull down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获得了证实两者间具有相互作用的相应的条带。[结论]从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得到α防御素HNP-1成熟肽相互作用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兔高迁移率非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 chromosomal proteinN2,HMGN2)。方法:利用液氮研磨和5%高氯酸从新鲜兔胸腺组织获得酸溶性萃取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得到HMGN2,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对HMGN2进行分子量测定和特异性鉴定。并利用琼脂糖弥散抑菌实验对其杀菌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兔HMGN2。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54080、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有明显杀菌活性。结论:建立简单分离高纯度的HMGN2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HMGN2基因的干扰质粒,为深入研究HMGN2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根据文献选择两个HMGN2基因的干扰位点,合成两个干扰片段定向克隆到psilencer-4.1的干扰载体并测序验证。将干扰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并通过检测RT-PCR产物量以获得干扰效率。结果:RT—PCR产物检测结果显示干扰质粒psilencer-4.1-HMGN2—2干扰效率最高,其HMGN2表达量降低了70%左右。结论:成功构建了对HMGN2基因具有显著干扰效率的psilencer-4.1-HMGN2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MGN2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张伟义  邓璐霞  黄宁  朱涛 《重庆医学》2011,40(33):3335-3339,3433
目的筛选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与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NP-3)成熟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成功获得HNP-3成熟肽基因,并将其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染酵母细胞AH109,而后经缺陷性培养基上培养并观察pGBKT7-HNP-3在AH109中的表达情况,检测诱饵载体有无毒性作用和自激活功能。同时收集胎肾上腺,提取RNA,通过自我检测、分析、报告技术(SMART技术)制备人胎肾上腺cDNA文库。并采用Match-maker 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从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HNP-3成熟肽相互作用的蛋白。最后通过PCR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测序,通过回转实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沉降技术(GST pull down)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再次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T7-HNP-3以及胎肾上腺cDNA文库并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筛选获得HNP-3成熟肽相互作用的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2、钙粘着蛋白关联蛋白1(CTNNB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成对样同源域转录因子2(PITX2)等。最终选定ACTH-R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且经GST pull down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获得了证实二者间具有相互作用的相应的条带。结论从胎肾上腺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得到α防御素HNP-3成熟肽相互作用蛋白——ACTH-R。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mBD-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琴  邓璐霞  黄宁  赵静  吴桂霞  曹玥  李夏  范波  陈善泽  高祥 《西部医学》2010,22(9):1590-1593
目的观察β-防御素4(mouseβdefensin 4,mBD-4)在小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孕鼠后mBD-4在胚鼠神经系统的的表达情况。方法孕鼠分为LPS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取不同时期(5.5、8.5、11.5、17.5天)小鼠胚胎,LPS组于胚胎提取1天前母鼠腹腔注射LPS,正常对照组同时间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胚胎取出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检测mBD-4的阳性表达。结果 mBD-4在小鼠胚胎早期第5.5天的神经组织中未见固有表达,到胚胎第8.5天开始有少量固有表达,到胚胎中晚期,固有表达含量增多;LPS组中胚胎神经组织中自5.5天有阳性表达,且随着胚胎的发育其阳性表达越强。结论①mBD-4在小鼠胚胎神经系统中固有表达,在胚胎第8.5天有少量表达,且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mBD-4在其神经组织中表达含量越多。③mBD-4在LPS的诱导下,其在神经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鼠在胚胎及生后发育不同阶段肺β-防御素1(mBD-1)的表达。方法孕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胚胎提取及出生前24h腹腔注射LPS,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各组分别于14.5、17.5 dpc(days post coition,交配后天数)、生后0d、生后4d取肺组织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并进行mBD-1的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小鼠从14.5d胚胎至出生后4 d各时期肺组织中均存在mBD-1阳性表达,且呈增加趋势(P〈0.05);而同一时间点实验组阳性表达略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肺组织均表达mBD-1,且其表达呈上升趋势,提示该分子可能是肺组织天然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制备成纳米混悬体冻干制剂,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用MTT法考察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纳米混悬液冻干制剂对HEPG-2细胞株、SMMC-7721/ADM细胞株、MCF-7/ADM细胞株、A549细胞株、B16细胞株、Hela细胞株、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并绘制抑制率-药物浓度曲线。结果对7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比阿霉素组更强。结论胡椒碱-阿霉素复合物对HEPG-2细胞株、SMMC-7721/ADM细胞株、MCF-7/ADM细胞株、A549细胞株、B16细胞株、Hela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好于阿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模型,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用以下三组不同方式,观察梯度抑菌浓度下(分别为5、10、15μg/ml)HMGN2对细菌黏附的影响。黏附抑制组:HMGN2、细菌、细胞共同孵育1小时;干扰模型组:细菌、细胞孵育1小时后,PBS洗去未黏附细菌,再加入HMGN2孵育2小时;细菌预处理组:HMGN2、细菌孵育2小时,离心洗去HMGN2,收集细菌,所得细菌再与细胞孵育1小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测细胞内、外活茼数,并计算黏附指数以及黏附抑制率。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可见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黏附模型构建成功。三组的结果均提示:在HMGN2梯度抑菌浓度下,细菌的黏附指数随着HMGN2的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黏附抑制率则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抑菌浓度下的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低已经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的黏附能力;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黏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