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成胰岛素(insulin)分泌细胞的诱导方法及其对I型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评估。方法在人体腹部收集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和物理震荡相结合分离脂肪干细胞;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搭配诱导脂肪干细胞生成胰岛素分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双硫腙染色鉴定脂肪干细胞和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ELISA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分泌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诱生细胞中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Insulin、C肽(C-Peptide)以及葡萄糖转运体-2(Glut-2)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对模型实验组大鼠进行干细胞治疗实验和疗效评估。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主要表达CD13(90.4%),CD29(89.3%),CD44(91.9%),CD105(80.1%),而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诱导分化后脂肪干细胞形成β细胞小簇,具有胰岛素分泌能力,鉴定显示胰岛素,C肽,Glut-2和PDX-1呈阳性。模型实验组大鼠经胰岛分泌细胞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大鼠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脂肪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诱导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为日后开展临床糖尿病的自体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可靠的新的细胞来源和有效的细胞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复方中药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用CCK8的方法观察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的4种白血病细胞系HL-60,MOLM-13,MV4-11,AML-M5相比较,不同中药浓度处理的这4种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且其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9236;r=0.7488;r=0.8889;r=0.8119);与单纯的HL-60和AML-M5白血病细胞系相比,药物处理的这2种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分化形态改变;与单纯的HL-60白血病细胞系相比,IC50中药浓度处理的HL-60细胞表面抗原CD11B增加85%±7.13%;与单纯的AML-M5白血病细胞系相比,1.5μl和2μl剂量中药制剂处理的AML-M5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 0.05)。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192户农村居民,了解了农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分析了北京农村卫生服务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农民满意度比较高,公共卫生意识日益增强。北京农村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防保健服务供给量不足、医疗费用昂贵和医疗保障水平不高,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 调查了18个区县卫生局,采用定性访谈方法 访问了20个关键知情者.结果 从监测、免疫接种、健康教育与监督检查4个方面分别制定实施方案.目前执行中直接、间接协调的机构达17个,政策执行与协调工作中存在较多困难.结论 要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职能;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公共卫生职责;推进协调方式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健全政策执行及协作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6.
扩大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和寻找新的药材资源,对充分利用祖国天然财富、发展医药科,学及保障人民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来我们结合租国医药学的学习及药材学的教学,深感对药用植物非入药部分和同属近似品种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从而扩大药源,是符合于当前客观需要的多快好省的途径。在古代本草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例如金银花和忍冬藤为同株植物的不同药用部分,它们的归经相同,药效一致;又如常山(根)和蜀漆(常山的茎、叶)功用亦同,且有“春夏用茎、叶,秋冬用根”的记述。现代研究已知常山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硷,其含量以叶中最高,茎次之,根中最少;再如烟草的叶和茎,颠茄的根、茎、叶中,均知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其功效亦相同,而且目前常用药材中,以全草入药的为数甚多。因此,根据我们的具体条件,选择了黄莲(根茎、叶),川乌、草乌(根),桔梗(根、茎、叶),以及远志属西伯利亚远志和瓜子金(根、茎、叶)等,进行了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初步探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赵瑶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2):205-207,216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但对亚临床症状患者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而且,早期胃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8年北京市及奥运场馆的蚊虫密度调查问卷分析,了解2008年北京市及奥运场馆的蚊虫密度情况,检验蚊虫密度的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7个区及7家奥运场馆,实施蚊虫密度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室内环境的调查,认为北京市蚊虫密度低的调查对象占92.31%,认为奥运场馆蚊虫密度低的调查对象占96.02%;对于外环境蚊虫密度的调查,认为北京市蚊虫密度低的调查对象占77.81%,认为奥运场馆蚊虫密度低的调查对象占97.26%;认为北京市2008年比2007年蚊虫少的占69.85%;选择奥运场馆无人投诉的调查对象占80.60%。结论不论室内与外环境,2008年奥运场馆的蚊虫密度均低于北京市的蚊虫密度。北京市2008年的蚊虫密度低于2007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