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它能选择性地消灭局部肿瘤而不危及正常组织 ,具有并发症少、实施简便、可反复实施等优点 ,与肿瘤传统疗法 (手术、放疗、化疗 )不相互排斥 ,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特殊地位 ,本文着重对其临床应用作介绍。1 原 理PDT的基础是肿瘤组织能选择性摄取光敏剂 ,病灶部位光敏剂浓度相对正常组织高。光敏剂可被一定波长的光激活 ,转变为激发状态光敏剂 ,同时产生激发态反应性单态氧或氧自由基。除产生对靶组织…  相似文献   
2.
蒙医治疗室性早搏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医治疗室性早搏50例临床观察内蒙古呼盟中蒙医医院(021000)谢飚,其木格关键词室性早搏,蒙药治疗室性早搏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病。我们用蒙药治疗50例患者,效果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0例室早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35~68岁;...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翔  王辉  谢飚 《广东医学》2006,27(12):1876-1877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8例经内镜证实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即注射组和药物组。两组患者均以制酸荆治疗,注射组另予1:10000肾上腺素液在渍疡周围注射。结果注射组和药物组比较,有效率,再出血率,手术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症胰腺炎死亡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入院24h内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6年间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9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1例和死亡组18例,分析2组入院24h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平均年龄、血糖、动脉血氧分压、并发症及MO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平均年龄、高血糖、低动脉血氧分压、多并发症及多器官衰竭(MOF)是SAP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吻合口溃疡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口溃疡出血的内镜特点和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9例吻合口溃疡出血(研究组)和243例溃疡病出血(对照组)的内镜下Forrest分级及内科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10例多发溃疡,余为单发,共75个溃疡,位于吻合口、空肠侧及鞍部和胃侧分别是32%、40%和28%。其活动性出血(17%)和有的期因征象(23.8%)显著多于对照组(8.2%,12.7%)。研究组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急诊手术和死亡率等两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抑酸剂结合内镜下注射可有效治疗吻合口溃疡出血,按照内镜下出血征象进行注射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RSV感染致敏小鼠MMP-9和TIMP-1的表达与肺组织病理的变化,探讨RSV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3组,分别是安慰剂(生理盐水)对照组、RSV感染小鼠模型组、OVA致敏小鼠模型组,分别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观测MMP-9 mRNA、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本实验观察到RSV感染小鼠模型组呼吸道组织MMP-9高表达,TIMP-1亦随之有所升高,以MMP-9的表达升高为主,两者比值较安慰剂对照组升高.病理上表现为炎症细胞的浸润为主.而OVA致敏组则表现为TIMP-1过度表达,两者比值较安慰剂对照组降低,病理上出现气道基质增生,纤毛上皮剥落,气道壁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SV感染致敏组MMP-9为13312.3±4462.5,TIMP-1为4481.8±2320.3,OVA致敏组MMP-9为4590.8±2320.3,TIMP-1为7477.5-220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和TIMP-1两者的平衡是气道黏膜生理中的关键因素,当RSV感染导致气道炎症时,MMP-9和TIMP-1两者的平衡被打破,MMP-9高表达,而此后机体对MMP-9和TIMP-1平衡的调节导致TIMP-1随之持续升高最终使气道黏膜高反应性甚至气道黏膜重塑,这可能就是RSV感染诱导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疾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直接消融猪胰腺,探讨HIFU消融胰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HIFU治疗胰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只杂种猪随机等分为3组.A组HIFU直接消融离体胰腺,B、C两组HIFU经体表消融在体胰腺.B组动物术后当天解剖取出胰腺.C组动物分别在术前、术后查血、尿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并在术后7 d解剖,取出胰腺,观察坏死区域范围和形态.标本常规送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所有动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标本均发现凝固性坏死灶,3组间坏死灶体积大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B组均见细胞呈凝固性核固缩,胞质空泡化,核膜断裂;C组见细胞坏死彻底,膜性结构崩解消失,交界处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C组动物术后前3 d血、尿淀粉酶呈一过性升高,随后恢复正常.结论 HIFU能准确有效地消融离体和在体猪胰腺,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疼痛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07年2月期间国内应用HIFU治疗胰腺癌疼痛的资料较为齐全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所选文献的HIFU机器型号、治疗剂量、胰腺癌缓解率、疼痛总缓解率、疼痛消失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着重分析治疗后胰腺癌癌痛缓解率和消失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共有16篇413例患者纳入分析,胰腺癌疼痛总缓解率为31.3%~100%(中位缓解率为80.0%),疼痛消失率为10.8%~88.9%(中位消失率为28.0%);联合化疗药物可显著增强其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少数可出现淀粉酶升高、AP、局部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HIFU为缓解胰腺癌疼痛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初步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临床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寻肝癌无创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应用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86例,转移性肝癌7例,分别给予完全覆盖52例,部分覆盖41例。通过症状、主要脏器功能测定、组织病理学、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或CT、血清AFP水平等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显效28例(30.1%),有效53例(57%)、无效12例(12.9%),总有效率87%。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血清AFP水平下降,病灶缩小,血供减少或消失,无明显局部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有治疗区皮肤损伤,均可自行愈合,小部分患者术后有发热及轻微腹痛,2-3日后消失。组织病理学发现HIFU治疗区肿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结论:HIFU对于肝癌的治疗是有效的,它为临床肝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胰腺疾病的理论依据及其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IFU消融 8只杂种猪在体胰腺 ,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治疗 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 ,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动物实验显示 8例猪胰腺标本均发现肉眼及病理学证实的凝固性坏死灶 ,术后血、尿淀粉酶呈一过性升高 ,3天内恢复正常。临床研究中 6例患者近期 1例显效 ,4例有效 ,1例无效 ,有效率 5 /6 (83 3% ) ,无 1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U适用于治疗胰腺疾病 ,临床应用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