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安消胶囊由蒙古及藏族民间验方“六味安消散”精制而成,具有健脾消积、行气导滞功效,是国家级新药。针对本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系统观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以潘国宗等主编的《现代胃肠病学》中拟定的胃轻瘫的诊断标准为标准。共计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六味安消胶囊组)31例,对照组(西沙必利组)3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六味安消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  相似文献   
2.
疟疾发病率在1/万~10/万地区疫点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疟疾发病率在1/万~10/万之间地区是否需要采取疫点处理措施,于2000年和2001年在江苏省盱眙县选择试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大部分前列腺癌经过治疗终将进展为临床难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均难以提高其2~3年的生存期。近年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许多新型有效的药物投入临床或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并发糖代谢紊乱,有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发展为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一旦发生,机体抵抗力差,极易受感染,并发症多且重。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不等同于单纯的肝硬化或糖尿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曾属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60年和1970年疟疾发病率分别高达38.7%和35.97%。经过多年防治,1988年以来已连续18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其中涟水县和淮阴区先后于1990和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盱眙县于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但各地疟疾疫情不平衡,辖区内洪泽、盱眙两县的嗜人按蚊分布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鼻塞,中医称为"鼻窒",多见于慢性鼻炎、鼻窦炎,是临床中常见病,也是比较难治病,本病可能演变为肥厚性或萎缩性鼻炎,治疗则更为棘手.笔者结合临床与治疗体会,浅述于次,以飨读者.治鼻塞必用通窍药物,运用内治法治本病,无论选用何方,均须以开窍通塞药为向导,方能直达病所而奏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取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和梗阻组各15只。不全梗阻性手术后第8周,在氯胺酮和氟哌利多全麻下行尿流动力学等检侧。结果:梗阻8周后,梗阻组兔的膀胱尿流动力学主要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梗阻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为60%。该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动物模型无论从膀胱的病理或尿流动力学的改变,均与人类慢性膀胱出口不全梗阻类似。结论:这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慢性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转移性前列腺癌(PCa)PC-3M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对转移性PC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PC-3M细胞及含灭活小牛血清的F12/RMPI1640培养液;实验组为PC-3M细胞加入等量的1μmol/LBQ12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划痕损伤实验、细胞迁移实验观察BQ123对人PCaPC-3M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利用Annexin 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Q123诱导PC-3M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BQ123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对PC-3M的抑制率分别为24h22.32%、48h44.88%和72h64.47%,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P<0.05),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PC-3M细胞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2h(103.42±75.63)μm、24h(243.75±121.53)μm和48h(422.07±36.01)μm,均低于对照组的12h(162.93±19.87)μm、24h(317.19±43.19)μm和48h(692.74±40.84)μm(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实验组穿入下室的PC-3M细胞为(79.2±9.58)个,亦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2.6±5.94)个(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的结果显示对照组PC-3M细胞凋亡率为(9.38±1.37)%,实验组PC-3M细胞凋亡率为(15.03±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实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各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Q123对PCaPC-3M细胞株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以诱导PC-3M细胞凋亡,可为PCa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任西娟  许松 《临床医学》2016,(12):59-6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和治疗后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原蛋白、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5、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TaqMan荧光定量技术,了解前列腺癌患者CYP1A2 IVS4+43A/G位点基因表型。方法:应用ABI Prism7300型荧光定量PCR仪,通过序列检测系统测定85例前列腺癌患者CYP1A2 IVS4+43A/G的各种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与前列腺癌分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CYP1A2 IVS4+43A/G位点基因表型为AA5例(5.9%),AG33例(38.8%),GG47例(55.3%)。且各基因表型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YP1A2 IVS4+43A/G各基因表型与前列腺癌分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