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自1997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35例玩具枪子弹致眼外伤,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5例35眼,男刀例,女5例。年龄3-15岁,有1例为45岁女性。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或混合充血并球结膜水肿。其中角膜上皮脱落实质层混浊10眼,前房积血13眼,黄斑震荡伤5眼,前房积血伴有黄斑震荡佚10眼。仅为眼球挫伤4眼。其中1眼致视网膜脱离。就诊时视力:光感2例,手动6例,数指8例,0.1-0.8者15例,1.0-1.5者4例。治疗与结果:就诊后全身使用抗生素、止血、20%甘露醇250ml静滴脱水降眼压,能…  相似文献   
2.
海尔福口服液对O2^-清除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尔福口服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及其机理。方法:用AP-TEMED系统比色法测定海尔福口服液对O2-的清除率,并与维生素C及金银花提取液作对比分析。结果:海尔福口服液(内含金银花生药0.1g/ml)、金银花水提取液(含生药0.1g/ml)、维生素C(浓度1.0mg/ml)对O2-的清除率分别是(92.71±2.79)、(81.15±3.81)、(92.67±5.46),加样量分别为1.0、0.5、0.25、0.125ml时,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7、0.9959、0.9988,有直线相关关系;三种存放时间不同的金银花提取液对O2-的清除率分别是(81.15±3.81)、(87.70±1.41)、(37.94±11.79),差异显著(P<0.05和<0.01);海尔福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O2-的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尔福口服液的其余主要原料如茯苓、甘草等对O2-的清除率均较低。结论:海尔福口服液及其主要原料之一金银花提取液在体外对O2-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效果与浓度为1.0mg/ml的维生素C溶液接近;金银花原料短期存放功效无明显变化,长期存放对O2-的清除率明显降低;海尔福口服液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O2-的清除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6例66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术后1、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进行观测,结果:VR术未摘除晶状体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 vitreoretinal surgery,LVRS)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LVR术损伤角膜内皮,VR术未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无显著影响,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检查角膜内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积极控制炎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行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单纯性翼状胬肉患者共100例(103只眼),其中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40例(42只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0例(61只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愈38只眼,复发4只眼,复发率为10.5%,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4.50 d,平均(4.50±0.77) d,无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移植片脱落或排斥等并发症发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55只眼,复发6只眼,复发率为9.8%,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4.20 d ,平均(4.20±0.56) d,2只眼出现移植片脱落。两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结论两种自体结膜移植术均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且角膜创面修复快,疗效相近,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对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66例(66只有晶状体眼)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形态计量学测定,对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角膜内皮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晶状体摘除(P=0.00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P=0.009),葡萄膜炎(P=0.011),手术时间(P=0.034)。【结论】①VR术中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有损伤。②对拟行晶状体摘除或疑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欠佳的患者,术前应检查角膜内皮。③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术后积极控制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填充物,提高手术技巧,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52只眼),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以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感染、炎性肉芽肿、移植片脱落或排斥等并发症,并对再次复发的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复发10只眼,复发率为19.2%,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5.20(5.20±0.54)d,2只眼发生移植片脱落(3.8%),未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感染和炎性肉芽肿等并发症。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但胬肉切除不彻底、手术创伤和术后炎症反应刺激、移植片缝合不紧密可能是部分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青光眼患者泪液黏蛋白5AC水平(MUC5AC)及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2/2014-06入住我院的2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未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术前1 d;术后3,6 mo时的泪液MUC5 AC水平及眼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泪液NUC5 A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眼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mo泪液MUC5 A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 P<0.05),术后3 mo MUC5 AC含量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6 mo时泪液MUC5 A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术后1mo眼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mo时,眼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 mo时眼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在术后6mo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泪液MUC5 AC含量逐步降低,眼表功能评分逐步升高。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可使青光眼患者MUC5 AC水平暂时性降低,眼表功能评分暂时性升高,但术后3 mo后,可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HSP27及PCNA的单克隆抗体,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Rb患儿和2例正常对照视网膜组织常规石蜡标本行HSP27及PCNA表达的测定,并分析它们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HSP27及PCNA在Rb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及83.3%;两指标在未分化组阳性表达高于分化组(P<0.05),两指标在视神经浸润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未浸润组(P<0.05)。Rb中HSP27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Rb中HSP27和PCNA的表达与Rb的分化程度、视神经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中药荔枝核提取液对其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后两组用四氧嘧啶建成模型,48小时后测空腹血糖,接着治疗组用中药荔枝核提取液灌胃治疗,时间7天。结果实验前后体重3组(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分别是(X±s):2540±155、28.10±180、2733±1.37、和21.40±1.37、2343±273、2733±075(g);造模前、后和实验结束时的空腹血糖3组分别为:治疗组2.84±054、10.78±4.83、5.03±3.99,模型组2.90±0.70、10.80±4.71、10.46±3.19,正常组3.66±1.37、4.28±0.65、5.11±0.41(mmol/L);实验结束时甘油三脂分别为066±0.23、0.92±039、079±0.23(mmol/L),尿素分别为10.06±458、13.93±383、9.23±134(mmol/L);总胆固醇分别为2.53±0.43、199±029、194±0.21(mmol/L)。结论造模组造模后血糖明显升高,成功率为708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有明显的降低,尿素、甘油三脂也低于非治疗的模型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术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表面形态、角膜散光的变化规律。方法  41例 (4 1眼 )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 :玻璃体切除联合环扎术组、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环扎外加压术 )组、巩膜外加压术组。分别于术前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形态变化。结果 ⑴术后 1周 ,三组的角膜散光值和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 (SAI)较术前显著性增大 (P <0 0 5 ) ,角膜散光轴与外加压物中心的位置方向有呈一致的趋势。⑵三组角膜地形图改变表现为加压物所在子午线方向的角膜陡峭。结论 三种术式术后均可引起较长时间的不规则、不对称性角膜形态改变 ,导致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